环境压力视角下中国省际生态效率的分解及收敛性
本文选题:生态效率 + 环境压力 ; 参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将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排放视为"环境压力"。基于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窗口分析法构造环境压力产生技术前沿,测度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进而分析效率的地区差异性与演进趋势;将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区域各省份的"整体生态效率"分解为"组别生态效率"与"管理生态效率",找到各省份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采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两种分析方法考察全国与三大区域生态效率的敛散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的潜力巨大,生态效率分布地域性较强,呈现出鲜明的"东部—中部—西部"梯度发展特征,抑制不同区域省份生态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全国及三大区域内各省份生态效率之间的差距均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Abstract]:The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discharg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regarded as "environmental pressure". 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3 to 2012, this paper uses DEA window analysis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frontier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genera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12,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gional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trend of efficiency. The "overall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the three provinc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divided into "group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the main restricting factor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each province are found. Th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China and three reg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蟽 convergence and absolute 尾 convergen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China is low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the potential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is hug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is regional, showing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eastern-central-western" gradient development. The main factors to restrain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re different,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provinces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in the three regions has a tendency to expand further.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03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JL1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3YJC79013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51787,2015T80643) 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107)
【分类号】:F124;X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2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3 王恩旭;武春友;;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4 汪克亮;杨力;程云鹤;;异质性生产技术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研究[J];财经研究;2013年04期
5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6 孙传旺;刘希颖;林静;;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6期
7 曾先峰;李国平;;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率与收敛:1980~2005[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8 杨文举;;中国地区工业的动态环境绩效:基于DEA的经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9 张炳;黄和平;毕军;;基于物质流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生态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学报;2009年05期
10 孙欣;;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变动及收敛性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遵一;;安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2 杨杰;叶小榕;;基于DEA视窗分析与Malmquist指数的安徽环境效率动态变化研究——以安徽17个城市2004—2009年数据为样本[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祝源;王伟;;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资源类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以兰花科创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6期
4 丘兆逸;;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环境效率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5 叶振宇;叶素云;;东北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变动分析:1993—2007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6 李胜文;李新春;杨学儒;;中国的环境效率与环境管制——基于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估算[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7 徐盈之;管建伟;;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趋同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8 沈能;;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9 王群伟;周德群;周鹏;;中国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共同前沿函数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10 安家康;陈晓和;;国防支出效率的测算及国际比较——基于DEA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彩楼;朱琴;;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能源绩效:基于OECD国家的样本[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伟;章春燕;;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效率评价:2005-2008[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3 施昱年;叶剑平;;竞争市场的独占性与土地节约利用关系研究——以旅游业副产业为例[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施昱年;叶剑平;;竞争市场的独占性与土地节约利用关系研究——以旅游业副产业为例[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杨力;宋马林;;农业上市龙头企业的生产效率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陈明爱;钟式玉;周德群;张雪;;我国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问题研究综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8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9 许新宇;陈兴鹏;崔理想;李恒吉;;基于超效率DEA的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10 严立冬;屈志光;黄鹂;;经济绿色转型视域下的生态资本效率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娟;基于DEA理论的排序研究以及两阶段网络结构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任剑;模糊环境下信息不完全的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梁云志;孵化器商业模式创新:关于专业孵化器参与创业投资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彭毅;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智弥;大连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汉忠;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伟;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设计及其生态效率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5 钱娟娟;基于SFA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席建成;陕西省农村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8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岳家辉;中国上市银行效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程晓妹;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及演变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国梅,彭昊,曹凤中;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2 赵洪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演进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3 王群伟;周德群;周鹏;;中国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共同前沿函数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4 程丹润;李静;;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5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6 戴铁军;陆钟武;;钢铁企业生态效率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7 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9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10 林伯强;;节能减排:能源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实践[J];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彬;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2 王林林;;江苏省生态效率趋势分析[J];管理观察;2009年10期
3 丁宇;李贵才;;基于生态效率的深圳市交通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4 毛建素;曾润;杜艳春;姜畔;;中国工业行业的生态效率[J];环境科学;2010年11期
5 曹凤中;任国贤;李京;吴迪;;生态效率是衡量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J];中国环境管理;2010年01期
6 王义琛;王远;朱晓东;吴小庆;王珂;任克秀;陆根法;;安徽省铜陵市生态效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2期
7 张雄化;邓翔;;石油行业生态效率的分解与改进[J];统计与决策;2012年11期
8 ;工业生态效率的发展[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1995年04期
9 ;企业生态效率[J];环境;1997年01期
10 孟庆堂,鞠美庭,李智;生态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理论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寿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李名升;佟连军;;吉林省经济系统生态效率动态变化与脱钩现象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谢园园;傅泽强;;基于生态效率视角的循环经济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4 申皓月;蔡小滨;刘欢;吴属连;王彬;;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生态效率理论的实证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5 毛玉如;沈鹏;孙启宏;李艳萍;王颖茹;;铝工业产业共生和提高生态效率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6 何文佳;王少平;霍莉;;基于生态效率评价的产业链改善对策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陈傲;;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0-2006年省际数据为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傅和玉;;基于生态效率理论的循环经济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9 路战远;智颖飙;张荷亮;王再岚;李红丽;;基于生态效率的区域资源环境绩效特征——以广西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10 赵曜;赵尘;;油锯在森林采伐中的生态效率分析[A];新形势下林业机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石琼;企业生态效率的改进与实现[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风;标准推动园区生态效率持续改进[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王红茹;北京退至第四 河北排名最后[N];中国信息报;2014年
4 高杰 田国欣 张文金;常熟产业生态效率持续提升[N];中国环境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邱寿丰;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效率方法及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2 牛苗苗;中国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彭毅;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莉;企业生态效率会计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李佳佳;我国城镇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崔德涛;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欣;建筑物生命周期的生态效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莉;生态效率水平测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徐斐;基于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我国火电行业生态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程远;两型社会背景下区域工业企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杜明凯;中国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相关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9 肖娟;四川省工业系统生态效率及环境压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钟小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3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82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