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内在逻辑与机制建构
本文选题:应用型本科院校 + 专业设置 ; 参考:《江苏高教》2016年06期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具有技术性、地方性与行业性特征,以培养"实践、实用、实干"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己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遵循互生互长逻辑,使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契合;遵循内涵发展逻辑,突出办学特色;遵循学科协同逻辑,形成学科专业的协调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效益优先逻辑,注重规模兼顾效益的和谐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构建专业建设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构建校企联动的专业共建机制;建立多元参与的高校专业设置评估机制。
[Abstract]: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the technical, local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their schools. It is their duty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practical and practical" senior technical talents. The specialty sett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hould follow the logic of mutual growth of students, make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fit with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llow the logic of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follow the logic of discipline cooperation. Form the coordination support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llow the benefit first logic, pay attention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cale and benefit. The specialty sett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hould construct the conn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labor market, explore the multi-mode of running school, construct the co-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th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and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pecialty setting up with multiple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绿色视角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CJYJ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师院校战略转型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YJA880068)
【分类号】:G6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学专业设置应从专业及学校实际出发[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07期
2 唐依民;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1997年02期
3 侯文华,管德明;高校专业改造之我见[J];南通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陈太平;学科与专业的发展与建设[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年04期
5 李荔;;论专业建设的生态转向及策略[J];教书育人;2012年33期
6 段贻民,李岚发;我校专业建设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1年02期
7 周富春;高校申办新专业的意义及实施程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1年01期
8 梁保国;论专业开发[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4期
9 谭荣波;“源”与“流”:学科、专业及其关系的辨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1期
10 席鸿建,潘柳燕;优化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J];广西高教研究;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平;;高校专业拓宽的原则探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马永霞;姜兴健;;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左海芳;;中国高等环境教育专业设置与美加两国的对比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王波;谭颖;徐娟娟;朱启臻;;世界一流涉农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双群;王英;;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晴婧;;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与对策[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袁志忠;翟利艳;;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与素质教育探讨[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郭宝龙;赵韩强;;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丽瑶;;欧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特色及对我国的借鉴[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惠圣;;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高等教育与就业[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霏;新专业不是挂块牌子就能“开张”[N];工人日报;2014年
2 孙立群;让“专业设置”有的放矢[N];浙江日报;2004年
3 唐卫民;地方高校应实现专业转型[N];光明日报;2007年
4 葛剑雄;大学专业设置不应强求一律[N];科技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熊彦清;传统文化领域成高校新增热门专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未名;村官专业需谨慎前行[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7 记者 李伦娥;湖南严把高校新增专业“关口”[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北师大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宝元;用冷静头脑审视“十大热门专业”[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韩士德;高校专业到底该怎么设[N];科技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程义峰 周慧敏;葛剑平委员:高校患了专业“求全”病[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大学延伸专业学生感知质量对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相关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杨慧;河套学院专业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年
3 许忍;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4 陈枝叶;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雨清;基于学生就业视角的高校专业建设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赵宏;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静;市场经济下高校专业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叶青;社会需求导向的大学专业设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赵晓晓;高等院校新专业的设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黄中阳;高校专业“沉没”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5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88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