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苏鲁豫皖四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0 07:41

  本文选题:苏鲁豫皖 + 区域经济差异 ; 参考:《河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具有普遍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存在区域经济差异现象。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不仅会阻碍其经济发展水平,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区域动荡,不利于社会发展,所以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尤其是沿海城市的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苏鲁豫皖四省区域内,山东和江苏这两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快,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两省与该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河南和安徽两省一直存在较明显的经济差异。随着时间的演变,苏鲁豫皖四省区域经济差异趋势是扩大还是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以及影响苏鲁豫皖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有哪些,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对2000-2010年苏鲁豫皖四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时空分析。首先,对苏鲁豫皖四省区域整体的绝对和相对差异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其次,采用空间分析方法(ESDA),选取苏鲁豫皖区域内64个地级市2000、2005、2010年的人均GDP及2000-2005和2005-2010年人均GDP增长速度这两个指标,对该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对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制度因素包括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市场化程度、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基础这几个影响苏鲁豫皖的区域经济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2000-2010年期间,苏鲁豫皖四省区域绝对经济差异在不断变大,相对差异则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苏鲁豫皖四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则呈现出多中心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有苏南地带、郑州市、济南-淄博-东营以及以青岛和威海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地区,这些是苏鲁豫皖的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的中心地带,它们在空间上分别存在经济集聚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围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苏鲁豫皖的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依旧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呈现出追赶态势。在2005-2010年这个时间段内,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飞速提升,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东营、青岛、南京、无锡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 2000-2010年苏鲁豫皖四省区域人均GDP的空间正相关效应逐渐加强,但是区域的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减弱。苏鲁豫皖四省区域内64个地市的人均GDP及其增长速度指标既存在空间稳定性又存在空间异质性。不管是2000、2005、2010年苏鲁豫皖四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是2000-2005以及2005-2010年人均GDP增长速度,只要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的城市均呈现出空间集聚现象,例如潍坊、烟台、泰州、常州和苏州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相邻的HH类型以及商丘、驻马店、阜阳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相邻的LL类型城市。2000-2010年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比较稳定,变化浮动比较小,原先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其经济发展水平依旧保持较高的水平,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其经济发展水平依旧低下。然而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格局却完全相反,以前发展速度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速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以前速度较慢的地区,在2005-2010年反而成为该区域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通过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多元回归发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是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技术支出。2010年苏鲁豫皖四省区域经济增长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资本要素的投入造成的,但也离不开该区域2000年的经济发展基础。对于经济基础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而言,往往其资本投入较高,,二三产业结构比重较大,引外资的能力也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此反复循环,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好。反之,如果这些因素都比较低,则其经济发展水平就比较落后。
[Abstract]: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has been the core problem of regional economic research .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astal cities , especially the coastal cities , has been a core problem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of Anhui and Anhui provinces in 2000 - 2010 . First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Jiangsu , Anhui and Anhui provinces in 2000 , 2005 , 2010 and 2000 - 2005 and 2005 - 2010 .

In the period of 2000 - 2010 , the absolute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s of Jiangsu , Anhui and Anhui are changing .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Jiangsu - Shandong - Anhui - Anhui province is the central zone of economic growth . These are the central area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the Anhui - Anhui region . These are the central area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the Anhui - Anhui region .

In 2000 - 2010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64 cities in Jiangsu - Shandong - Henan - Anhui - Anhui province is relatively stable , 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still low . However , in 2000 - 2010 ,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still low . However , the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is relatively small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not changed too much , the former speed is slower , and in 2005 - 2010 , it has become the fastest - growing city in the region .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the investment of fixed assets , which is the economic base ,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degre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业喜;陆玉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2 欧向军,顾朝林;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3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4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5 欧向军,陈修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6 赵永;王劲峰;;中国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年03期

7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8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9 魏后凯;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J];经济研究;1996年11期

10 鲁凤;徐建华;;基于不同区划系统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J];人文地理;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913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913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