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基于成渝经济区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4 19:31

  本文选题:城镇化水平 + 工业化进程 ; 参考:《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1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成渝经济区1978-2012年反映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影响的5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分区的模型估计则发现,各变量对重庆和四川分区的影响不尽相同,这说明成渝经济区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依旧不够,重庆和四川相关地区没有能够有效打破省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ve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the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from 1978 to 2012,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s developing. Urbanization level of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has a more obvious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model estimate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variables on Chongqing and Sichuan sub-regions is differ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is still insufficient. Chongqing and Sichuan have not been able to effectively break the provincial boundaries and achiev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427;F299.27;F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钊;李琳;;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产业联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评价研究——以环渤海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士涛;;基于VAR模型分析我国工业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J];经济论坛;2010年01期

3 杨春红;徐宏峰;;基于TOPSIS法的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许秀川;王钊;;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12期

5 夏春萍;刘文清;;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6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7 潘越;杜小敏;;劳动力流动、工业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8 韩兆洲;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及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年10期

9 高萍;孙群力;;工业化进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8年08期

10 罗浩;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驰明;赵超超;徐爱华;;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进程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2 郭志富;宋博;张竟竟;;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何灵;陈勇强;;湖南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4 陈国生;陈俊;陆利军;;湖南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分解[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5 李广科;李录堂;;人力资本区域集聚机制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县域经济课题组;罗必良;胡新艳;杨涛;罗明忠;陈利昌;;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与策略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金江;;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地区的空间计量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王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劳动力流动问题初探——基于产业集聚理论视角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杨林泽;;区域单位面积产出效率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10 金相郁;段浩;;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群利;;毕节试验区工业化进程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2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戴俊;黄秀清;梁雄健;张静;;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探索[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苏方国;甘英英;梁小燕;;城市智力资本指数模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张学刚;;“经济发展-政府规制-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分析框架及实证[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杨文举;;中国1990年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基于适宜技术理论的经验阐释[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余华银;毛瑞丰;;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8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性——基于面板数据GMM估计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9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 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10 熊灵;魏伟;杨勇;;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1987—2009[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胡晓绵;教育、健康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8 沈国琪;区域知识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晓霞;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4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路巍;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冷国杰;CoPS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智力资本测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于梦圆;滨海新区区域创新能力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卫平;山东省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探索[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陈限限;关于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野啸;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发金;;论转变湖北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选择[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静;;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04期

3 王立军;;从农村工业化到城乡统筹发展:浙江农村改革回顾与前瞻[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4 孙久文;彭薇;;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J];江淮论坛;2009年06期

5 苏发金;;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1年04期

6 薛伟贤;孟娟;;中国工业化阶段性评价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7 谷彬;;中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兼论地区工业化对服务业的挤压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8 曾国安;;论工业化过程中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自然因素与制度因素[J];经济评论;2007年03期

9 何金耿;第三产业发展与江苏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9年11期

10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冬;王渡生;;打破行政区划藩篱——“成渝经济区”力创中国第四增长极[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14期

2 陈怡;;增强成渝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9期

3 王亚清;;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实证研究[J];知识经济;2008年11期

4 徐建军;梁振民;;成渝经济区:中国西部增长极的发展对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天眼[J];西部广播电视;2009年06期

6 何雄浪;杨继瑞;;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雷曜;何乐;;金融支持成渝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西南金融;2010年06期

8 袁安贵;;加快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的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9 王阳星;;达州融入成渝经济区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J];决策咨询;2011年04期

10 ;上百位企业家考察成渝经济区[J];中国西部;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鹰;王亚清;;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理论及其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秀姣;蒋扬敬;;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谭兴中;;治理视角下的区域合作探讨——以成渝经济区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伍艺;;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两化”互动政策研究[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丕初;杜森;邓清和;;试论成渝经济区北部铸造基地的规划与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刘晓锋;李丽;郝瑞;;遂宁融入成渝经济区的路径选择研究[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付实;;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第五极——成渝经济区的优劣势和定位分析[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2期 总第16期)[C];2005年

8 张益伟;;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路径选择[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崇举;;对成渝经济区产业协同的思考[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世庆;齐天乐;;嘉陵江流域:成渝经济区北部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带和增长极[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范英 陶然 实习生 唐莹;成渝经济区发力“1+1>2”[N];四川日报;2007年

2 记者 方晓哺 陶然 高云君 实习生 唐莹;推进川渝合作 共建成渝经济区[N];四川日报;2007年

3 高云君 陶然;首次成渝经济区合作论坛5月在渝举行[N];四川日报;2007年

4 钟振宇;积极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N];四川日报;2007年

5 吴红缨;西部新增长极:川渝携手打造成渝经济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本报记者 吴红缨;川渝合作新格局:成渝经济区定位五大基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程维;成渝经济区落榜“十一五”规划[N];西部时报;2006年

8 王鑫;成渝经济要统筹两地互补发展[N];西部时报;2007年

9 张萍邋张红霞;在融入成渝经济区中创新发展[N];四川日报;2007年

10 李贺;成渝经济区:中国经济值得发掘的“金矿”[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宇;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严红;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与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泓江;成渝经济区发展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钟敦慧;成渝经济区产业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彭鹏;成渝经济区产业关联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潘久艳;构建“成渝经济区”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邓文英;成渝经济区成内渝发展轴建设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兰富钧;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黄昌丽;基于成渝经济区的四川“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熊峙;成渝经济区城市网络化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9 李明鸿;达州市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郭琳;成渝经济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30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930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