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基于中国的投入产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7 15:34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 + 经济联系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4期


【摘要】:基于2002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应用前、后向加权完全联系指标研究了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对其它地区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作用,应用空间联系指数分析了各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前、后向经济联系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强,京津、中部、西北、西南、北部沿海等五大区域对其它地区具有较强的需求拉动作用,而西北、中部、西南和南部沿海的供给推动作用高于平均水平;两两区域间经济联系差别很大,三大沿海与其它区域的联系相对密切,京津与中部地区居中,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区域相对独立。因此,促进中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需要坚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Abstract]: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table between regions of China in 2002 and 200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upply-driven and demand-driven rol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pre-weighted, backward, and fully related indicators. The degree of regional economic connection and its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by using spatial relation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economic ties between regions in China are increasing with time. The five regions of Beijing and Tianjin, central, northwest, southwest and northern coastal areas play a strong role in driving the demand of other regions, while in the northwest and the middle, the five regions play a strong role in driving the demand of other regions. The supply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southwest and the southern coastal areas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are very different, the three major coastal areas are relatively close to other regions, Beijing and Tianjin are in the middle with the central regions, and are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northwest. The three regions in the southwest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while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the market.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利益分配研究”(批准号:11BJY113)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2 覃成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04期

3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4 朱恒鹏;地区间竞争、财政自给率和公有制企业民营化[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李杰,孙群燕;从啤酒市场整合程度看WTO对消除地方保护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4年06期

6 刘起运;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2年02期

7 潘文卿,刘起运;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方法与指标[J];统计研究;2004年10期

8 张润君;潘文卿;陈杰;;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1997—2007[J];统计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2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3 高永祥;;国际分工演化与我国地区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4 王剑雨;谢敏;;民用航空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基于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韩嵩;;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关联研究[J];数据;2010年01期

6 刘宇;电信业对区域GDP影响的证实研究——以广东省和青海省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黄潇;杨俊;;中国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陈太明;;经济总量、东道主、构建时间与奖牌份额[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邵扬;梁亮;张屹山;;基于投入产出的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何容;陈端吕;;湖南省县域单元人均GDP的空间相关性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李全林;焦方辉;丛欢;;“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与县域工业企业发展——以山东省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王凤荣;任萌;张富森;;政府干预、治理环境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验证据[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韩嵩;;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关联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唐红涛;;1985-2006年城乡商品市场分割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樊福卓;;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兼论“产业同构”之争是伪命题之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9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范子英;张军;;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宋淑琴;信贷契约的治理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斌;美国AB公司对哈啤集团的并购[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红亮;铁路运输业国民经济贡献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丽琼;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孟凡星;福建省工业集聚现状及经济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青松;后WTO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经营对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栋生;论区域协调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王雷;中国区际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财贸研究;2003年05期

3 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课题组;欧阳\,

本文编号:1942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942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