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分析——以浙江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5年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侯孟阳
【摘要】: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进口和消费国,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能与国外相竞争的大型钢铁企业。但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钢铁工业技术装备落后、成本过高,研发投入占比较低,自主创新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带头人才,许多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和关键品种的钢材仍依赖进口。《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提高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促进我国新时期钢铁工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在定性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基础上,选取20家大中型钢铁上市企业为实证对象,以1998-2013年为实证区间,构建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初步评价,得到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综合指数。选取1998、2001、2004、2007、2010和2013年为论证时点,进一步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综合指数的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上保持增长态势,但不同企业的创新发展程度和速度具有差异性,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Kernel密度分布呈现“单峰→双峰→单峰”的演变态势,且与企业所在省份的黑色金属资源禀赋和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关联性;然后将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综合指数划分为4类互不相交的状态空间:很弱、较弱、一般和较高,计算概率转移矩阵及长期均衡状态的平稳分布,分析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转移特征。结果显示,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分散在4类状态空间内,低水平状态能够向高水平状态转移,但差异性不会消失,钢铁企业难以实现技术创新水平的均衡发展。最后,根据Kernel密度估计与马尔可夫链时空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结果,结合我国钢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在创新主体、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创新研发投入、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合理的制度支撑、发挥企业创新主体、政府科技投入倾斜、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等方面构建提升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3.1;F426.31;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亚娟;孙敬水;;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当代财经;2009年03期
2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3 闫旭骞 ,朱景和 ,袁怀雨;我国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06期
4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5 吴建新;;中国省际劳均收入的收敛研究——基于核密度函数和Markov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李荣平,李剑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顾严;冯银虎;;我国行业收入分配发生两极分化了吗?——来自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的证据[J];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8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9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10 杜海东;严中华;关冬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乐天;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及其在水文序列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马瑞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群波;中国钢铁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许智慧;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求解方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云鹃;;创新型企业评价方法优选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文余源;;顾及空间效应的县域收入分布时空演进研究——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5 刘静;;基于模糊AHP的珠三角都市型农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测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6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7 王志瑛;顾幼瑾;李爽;;农业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以云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8 廖捷;胡豪然;陈功;;叠加马尔科夫链在年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9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国华;梁韬;张华文;;城域承灾能力评估研究及其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曹景林;李建立;;地方政府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政府管理竞争力数据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赵楠;张慧;;河南省医药行业企业技术中心投入产出问题研究[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6 谭龙;刘云;樊威;;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能力分析与测评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于潇;;政府和市场对我国区域投资分布的影响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卢捷;黄本东;成正雄;彭毅;毛卫东;刘建存;方永强;;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长沙制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10 陈德广;乔卫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5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兴宽;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青春;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吴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浩锋;新疆包尔图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俞其慧;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珊;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冯淑丽;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钟宝;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庞琦;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张倩;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拓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树欣;长三角船舶工业布局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吕效国;吴梅君;陈玉君;邓英东;;江苏省如东县未来5年农业产值的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3 侯永建,周浩;证券市场的随机过程方法预测[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4 韩春花,佟泽华,邵良杉,叶柏青;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郑文瑞,王新代,纪昆,王汉林;非确定数学方法在水污染状况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苏维;;马氏链在市场占有率预测和促销决策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8 陈挚,王红梅;外汇汇率的Grey-Markov预测模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9 王启仿;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论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10 陈飞翔,王溪若,郭英;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选择[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耀华;[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记者 周桂龙;[N];上海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徐传胜;彼得堡数学学派的概率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水常青;基于市场导向的全面创新机制及绩效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孙启萌;我国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谭仪文;Z公司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浩;我国农业产值结构的预测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邓衢文;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共性技术扩散机制[D];清华大学;2010年
4 顾志国;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黎静;武汉钢铁公司技术创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黄蕾;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李乃波;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张春阳;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太平;入世后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1年06期
2 王邵永,李彬;钢铁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及对策[J];轧钢;2001年05期
3 张保证;钢铁企业厂商联盟经营探讨[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石莹;;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即将成立[J];本钢技术;2001年08期
5 邱虹;“入世”,钢铁企业的发展策略[J];经贸导刊;2002年06期
6 高梅生;浅论四川钢铁企业资产重组的思路与对策[J];四川冶金;2002年05期
7 杨惠札,赵秋文;试述入世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天津冶金;2002年01期
8 李世俊;钢铁企业开拓市场的对策刍谈[J];冶金财会;2002年08期
9 漆永新;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冶金管理;2002年01期
10 招冀 ,王文瑾;钢铁企业重新定义核心产业[J];冶金管理;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亚飚;;钢铁企业雨水资源应用及主要问题浅析[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2 邹红;;我国钢铁企业迎接“入世”的几点看法[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文兵;;流程模拟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A];冶金企业MES和ERP技术实践论文集[C];2005年
4 廖美春;;对我国中央直管钢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思考[A];冶金技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袁宇峰;张国宏;;民营钢铁企业发展态势分析[A];冶金技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王维兴;;钢铁企业节水工作的思路和方法[A];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高层论坛材料汇编[C];2006年
7 于武;袁明观;杜莹芬;;成果评介10: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生态型钢铁企业建设[A];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200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5年
8 王硕民;焦根鹏;王玲;王永强;;浅谈钢铁企业的节能和环保管理工作[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贾秀英;张志刚;王景岚;陈瑞芳;;加快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 实现信息化与标准化的融合[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阎国荣;刘全金;;钢铁企业节水技术、措施和发展趋势[A];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N];中国冶金报;2002年
2 李淑萍;[N];中国冶金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曾业辉 唐福勇;[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记者 高渊;[N];人民日报;2005年
5 田书华 作者为银河证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N];证券时报;2005年
6 欣欣;[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贾林男;[N];中国矿业报;2006年
8 乔峻峰;[N];中国贸易报;2006年
9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信息部;[N];中国冶金报;2006年
10 记者 罗华国;[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兰刚;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胡瑜;集团化钢铁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王宏亮;钢铁企业多粒度分型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于宏民;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中国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融资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5 伍景琼;多期决策下钢铁企业采购与生产库存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胡劲草;钢铁企业设备备件分类评估及库存优化算法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倪子靖;转型经济中的分层俘获[D];浙江大学;2011年
8 肖文伟;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浩;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心灵;我国钢铁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刘鸿渊;大型钢铁企业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李振兴;基于价值链的优化增强我国钢铁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4 李芳;民营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其案例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5 范永超;现代营销理念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范倩倩;面向订单优先级的钢铁企业坯料匹配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博;低碳经济背景下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8 孙颖;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物流运输组织优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蒋风翔;中国钢铁企业的竞争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熊鹏;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分析——以浙江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0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