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in Fujian Provincial Development Zone in 2016, and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in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rea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s.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protect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Methods: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land use intensity in development zone was calculated by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n development zone were determined by obstacle degree model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level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each development zone is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land use intensity in the development zone, there is no obvious rule between the age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county (city) center and the level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the development zone. Conclusion: the main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nsive land use in the developed areas are the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the retail sales of social commodities, and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nsive land use level in the development zones in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are urbanization level,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nsive land use level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are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the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industries and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J01624)
【分类号】: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大鹏;石劲松;焦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分析与拓展——以西安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11期
2 周伟;曹银贵;袁春;王静;乔陆印;;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03期
3 封志明;刘东;杨艳昭;;中国交通通达度评价:从分县到分省[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4 刘贤腾;;空间可达性研究综述[J];城市交通;2007年06期
5 常青;王仰麟;吴健生;李双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定——以深圳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04期
6 杨文白;陈秀万;;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7 王爱民;缪勃中;陈树荣;;广州市工业用地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地理;2007年02期
8 吴郁玲;曲福田;冯忠垒;;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8期
9 翟文侠;黄贤金;张强;周峰;马其芳;钟太洋;;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6年02期
10 翟文侠;黄贤金;张强;钟太洋;马其芳;;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姝漫;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胡丹;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其区域效应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林佳丽;区域非均衡发展对福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孙东升;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姜珊珊;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杨琨;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正吉;王占岐;魏超;叶圣;;非市场条件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朝鲜黄海北道为例[J];绿色科技;2017年14期
2 李松;刘力军;白洋;;铁路车站站点设置对县域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年07期
3 刘淼;刘峥;徐猛;孙聪;;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可达性出行时间数据获取及其应用设想[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7年01期
4 陈田田;张红;;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7年06期
5 贺伟;况福民;王鹏;;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年06期
6 施建刚;徐天珩;;基于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工业园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7年06期
7 范胜龙;张莉;曾在森;黄炎和;林翔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06期
8 卢照地;范佳欣;王艾琳;邱国强;李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9 王群;王万茂;金雯;;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的新观点和新方法:综述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S1期
10 金凤君;焦敬娟;齐元静;杨宇;;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演化与地理效应评价(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波;从共生、制约到共赢[D];吉林大学;2016年
2 董会和;我国城常化的土约集纸利用响应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伟;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与行业差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孟梅;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5 张军;长春市产业空间与土地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詹海斌;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土地市场一体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茹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南大学;2016年
2 王迪;云南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3 陈志华;福建省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张璐蓉;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王媛;山西省典型工业区土地集约利用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雅宁;额敏县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7 曹晓晨;基于3S技术的大连长兴岛围填海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亚辉;工业企业集约用地及其驱动因素[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胡丹;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其区域效应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圆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相木;丁静;;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的三个视角及其综合[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0期
2 杨少敏;邵虹;李爱新;匡英剑;田克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3 郦建强;杨晓华;陆桂华;YU Shawlei;;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改进隶属度模糊物元模型[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1期
4 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5 王昆;陈银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6期
6 曹银贵;袁春;郑新奇;周伟;钱铭杰;;基于文献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09期
7 张红;吴t,
本文编号:2162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16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