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广东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兼论“双转移”战略的效果

发布时间:2018-08-24 15:45
【摘要】: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在1994年~2013年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变化,且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相伴,但略有滞后。在2005年尤其是2008年后,因广东省产业转移政策和"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全省区域经济表现出显著的收敛,地区差距回落到20世纪末的水平。整个研究期全省21个地级市间呈现出弱的俱乐部收敛,影响广东省区域经济收敛的主要是珠三角与其他地带之间的梯度性差距,地带内差距则以珠三角内部差距为主。未来应继续推进"双转移"战略,保持近年来区域经济收敛的良好势头,抑制和防止区域经济差距的反弹。针对珠三角外围三市和传统的两翼山区,可以分别采取渐进式扩散和跳跃式扩散两种产业空间转移方式,分别实施点轴发展战略和增长发展战略。
[Abstract]: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anged obviously from 1994 to 2013, and was accompanied by the change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but it lagged behind a little. In 2005, especially after 2008,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policy and the "double transfer" strategy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the province showed remarkable convergence, and the regional gap fell back to the level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whole study period, there was weak club convergence among 2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the whole province. The gradient gap betwee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other regions affecte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ile the internal gap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was the main gap within the zone.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tinue to push forward the "double transfer" strategy, maintain the good momentum of regional economic convergence in recent years, and restrain and prevent the rebound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view of the three citie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traditional two-wing mountain areas, two kinds of industrial spatial transfer modes, progressive diffusion and jump diffusion, can be adopted,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oint axis and growth can be implemented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2YJA79009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09E-12)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彤,罗浩;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04期

2 罗浩;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分解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3 朱继武;广东省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县域经济课题组;罗必良;胡新艳;杨涛;罗明忠;陈利昌;;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与策略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赵莹雪;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6 曾庆泳;陈忠暖;;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07年04期

7 孙良媛,潘志刚;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5期

8 薛声家,吴永新,陈浩;基于DEA有效性的广东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分析[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李适宇;厉红梅;;广东省区域发展空间差异SOM网络判定[J];科技通报;2007年04期

10 张长生,白国强;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的态势及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J];岭南学刊;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洪;廖光萍;崔娜娜;;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四川区域经济趋同实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黄海燕;武戈;;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3 杨蕾;杜鹏;;广东省山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4 周利军;王雪松;;绥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5 贾学锋;高西耀;;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张连城;韩蓓;;北京地区与全国总体经济增长阶段性特点的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霍灵知,张明举,邓炜,欧阳东;重庆市区县社会经济现状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李娟;李适宇;林高松;;基于投影寻踪的广东省资源环境绩效评估与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1期

9 高凤君;郭治兴;魏秀国;;广东省县域经济实力差异空间自相关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4期

10 刘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蒋琪琪;黄龙生;;临安市农业与非农户籍人口结构的统计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忠暖;郭敏玲;许敏琳;;基于城市常规公交的广州居民可达空间的演变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何东霞;李彬联;;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范霄文;;基于FPCA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5 王伟;曾俊雅;;198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凤超;“港粤”金融一体化理论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管卫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多尺度分析及其预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丁纪岗;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8 陶晓燕;海滨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缪仕国;基础设施与江苏省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陈浩;企业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雅箐;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松;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制约因素及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绍刚;人力资本与广东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胡文敏;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的闲置土地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陈洁;焦作县域经济发展探析与政策选择[D];石河子大学;2009年

6 桑培婷;浙江区域经济收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7 王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绩效测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8 于蕾;基于时序算法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9 白明辉;珠三角与外围区域的产业一体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10 周军培;西三角地区优先发展产业选择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趋同性——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2 刘耀彬,陈志 ,杨益明;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原因分析[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3 彭建,林家元,王晓东,张文江;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4期

4 方创琳;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发展趋向[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5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6 欧阳南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7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8 陈德宁,金艳;略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省内相邻地区的互补关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4期

9 莫剑芳,叶世绮;DEA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1年02期

10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令来;;广东“双转移”战略[J];决策;2008年07期

2 ;广东:推进产业、劳动力“双转移”[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年07期

3 ;广东500亿加快“双转移”[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28期

4 肖顺发;;抓住“双转移”的战略机遇问题[J];南方论刊;2009年02期

5 罗明忠;;论“双转移”的新形势新问题与新对策[J];岭南学刊;2009年02期

6 何志强;祝桂峰;;“双转移”:广东大战略[J];中国土地;2009年04期

7 覃艳华;;中山市在双转移中的行为研究[J];广东经济;2009年04期

8 樊凡;;广东“双转移”战略评析[J];经济论坛;2009年11期

9 卢淳杰;;“双转移”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种有效制度设计[J];理论前沿;2009年14期

10 陈雷刚;;试论新世纪以来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跃升——从“山洽会”到“双转移”[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玲玲;高超平;;广东“双转移”开创工业化与城市化新局面[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严利邋通讯员 史伟宗;共推“双转移” 实现双收益[N];广州日报;2008年

2 吴荣超;“双转移”带来发展新机遇[N];中山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刘志巍邋记者 余兆宇;中山肇庆抢抓“双转移”先机[N];中山日报;2008年

4 陈淑坤;支持地方“双转移”工作[N];汕尾日报;2008年

5 中共肇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曾超鹏;为实施“双转移”营造良好环境[N];南方日报;2008年

6 陈咏梅;为“双转移”提供保障[N];韶关日报;2008年

7 张小兵;中小企业“双转移”迎来契机[N];民营经济报;2008年

8 记者 张小兵;“山洽会”力促“双转移”[N];民营经济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田川;两难选择? 粤港澳商会领袖聚议广东“双转移”[N];民营经济报;2008年

10 调研组成员: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组长 铁代生 财政部副部长 丁学东 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祝业精 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 肖志恒 铁道部副部长 王志国 中共中央委员,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 刘京 中央党校教授 魏泽焕 指导老师: 中央党校教授 谢鲁江 执笔人: 肖志恒;积极推进“双转移”战略 全面实现科学发展[N];南方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计强;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鹏;“双转移”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3 谭志佳;广东“双转移”政策下东莞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孙慧敏;双转移战略背景下韶关产业承接能力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01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201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b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