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05 07:08
【摘要】: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与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增长的效率、稳定性、生态环境与资源使用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以及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等方面构建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体系,对河北省2009-2013年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河北省近年来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提升,且增长幅度趋缓,通货膨胀率、就业变动率、消费率等是其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在稳定物价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引导消费者消费,完善就业政策,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统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extens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the paper respectively optimizes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aspects of efficiency, stabil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s constructed in the aspects of welfare changes and distribution of achievemen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3 are measure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growth rate has slowed down, the inflation rate, the rate of employment change, the consumption rate and so on are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We should actively cultivate and guide consumer consumption, improve employment policies, promote the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Hebei Province, coordina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
【作者单位】: 衡水学院经济与管理学学院;河北省中医院改革办;
【基金】:河北省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A201400267)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2 钞小静;惠康;;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3 贾楠;刘大勇;;中国转型期GDP、CPI与失业率关系之考察与分析——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运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茂东;江西省经济增长质量测度与评价[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栩翎;郑艳玲;高志妨;;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与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2 闫乔华;文卫;;新常态背景下铜仁市经济增长质量分析——基于“四化同步、一业振兴”举措的实效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14期

3 肖攀;李连友;苏静;;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测度及其收敛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年04期

4 理泽中;;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山西青年;2016年14期

5 史志乐;;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年13期

6 程承坪;陈志;;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耦合分析——基于湖北省2003-2013年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16年02期

7 魏婕;许璐;任保平;;财政偏向激励、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质量[J];经济科学;2016年03期

8 汪恩辉;赵国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经济质量比较研究——以安徽16市为例[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9 李卫东;高婉;;我国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年11期

10 台秀国;杨振亚;李波;曹振玉;曹帮华;;持续干旱下4个柳树无性系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J];山东科学;201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猛;经济规模与效率协调发展格局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金辉;重庆市经济增长质量评价[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3 陈洁;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时空演变[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4 庞敏;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的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5 韩宇哲;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康;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一个文献述评[J];求索;2010年02期

2 钞小静;惠康;;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3 项俊波;;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测度与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4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5 章祥荪;贵斌威;;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6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7 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用TFP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若干局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9 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刘树成;;论又好又快发展[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胜荣;技术进步对江西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熊万伟;改革开放前后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王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于红英;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石济华;吉林省经济增长质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浩然;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军;谭江涛;;从促进经济增长角度探讨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学与宜昌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6年40期

2 任怡;李家军;;基于公平与效率替代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公平效率论[J];农场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3 夏鑫;;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J];才智;2008年05期

4 王亚清;;区域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研究[J];知识经济;2008年10期

5 夏鑫;;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8期

6 杨德志;;以效率为中心加快区域经济增长[J];才智;2011年20期

7 方林,杨缨,王芝光,杨荣俊,曾富善,曾春平;关于井冈山区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原则和产业群建立[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04期

8 熊卫平;论现代集约型区域经济增长方式[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司正家;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探略[J];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10 阮晔,马海燕;论新疆非均衡区域经济增长战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2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江西省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4 陈春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及其类型划分[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5 石敏俊;王妍;张卓颖;;区际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东霞;李彬联;;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华;工业提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N];北大荒日报;2009年

2 记者 姜蕴真;新东产业集聚区铺就区域经济增长“快速路”[N];安阳日报;2012年

3 通讯员 达新正;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红河日报;2013年

4 延安新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张娟;延安市以统筹城乡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N];延安日报;2013年

5 侯杰 华中科技大学;形成新区域经济增长极[N];经济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杜鹏飞;激发区域经济增长活力[N];阿勒泰日报(汉);2014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APEC与东亚合作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 赵江林;“一带一路”: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增长新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记者 陆艳红;九三管委会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北大荒日报;2014年

9 周京奎;房地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N];天津日报;2007年

10 临汾市委党校副教育长 刘佶鹏;行政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问题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园园;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文学;知识溢出与落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徐涤非;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杨春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4年

8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赵广君;上海公共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河南省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檀隽;甘肃省商业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聂建超;知识溢出对杭州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袁昌荣;基于空间计量理论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王茉;FDI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汪金花;金融深度、金融宽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韩芳明;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周璐瑶;辽宁省金融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沈阳大学;2016年

9 贾慧英;我国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胡冰;江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52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252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1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