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Abstract]:There is a clos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s talent and knowledge guarante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s software and hardware support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benign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a regional economic-oriented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higher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ing system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宇;张平;;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模型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2 许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德国经验及其对中国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经济;2012年03期
3 周永红;熊洋;;高等教育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许玲;;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研究——基于2004年和2011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广生;;融入首都区域创新体系 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01期
2 万智萍;叶仕通;朱柏辉;莫伟建;任志健;;物联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化培养体系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16期
3 李明秋;;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蓝洁;;民族地区本科层次高职教育需求分析与发展建议——以广西为例[J];广西教育;2014年07期
5 杜立文;杨中强;朱英波;;高校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区域经济的嫁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杜立文;王智华;马静;;论高校本科应用性专业特色的建设与推广[J];黑河学刊;2012年09期
7 路宝利;庞海珍;王英;;人性关照:职业教育人力本位与范式转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崔晶;;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潘文军;;我国创新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年02期
10 罗萍;唐俊;;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实践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莎莎;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2 官鸿;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新导向下的福建科技资源整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祥来;;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关系——一个比较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朱益明;教育质量的概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3 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改革情境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4 王守法;王云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毛洪涛,马丹;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7 熊思亮;税红;张俊;黄莘;漆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能力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3期
8 周平;陈俊生;;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7年10期
9 邹阳;李琳;;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J];高教探索;2008年03期
10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巩海霞;教育投入的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巍杰;试论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何国清;论邓小平的区域经济思想及其战略意义[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桂雪霞;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应对入世挑战[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熊伟;西部区域经济与金融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5 肖迪;试论网络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区域经济[J];北京统计;2003年10期
7 周应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8 张小南;西部开发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机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符宇忠,赵明;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创新[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靳铭;陕北区域经济环境的建设与经营[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3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4 林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东西部关系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来永钧;孙玉亭;王修鹏;;标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年
6 陈晓娟;;成都市金牛区区域经济调查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张锋;杨凡;田敏;;川渝两地城乡统筹与区域经济[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玫玫;;论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邱志忠;;绿色生产力与区域经济[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10 林宝志;;浅谈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坚;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1年
2 徐晓琴;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马莉;上海合作组织迈向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3年
4 黄庭满;格局之变:从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N];国际商报;2005年
5 陈元杰;发展区域经济必先强基础[N];经理日报;2004年
6 记者 任春;我国与欧盟建立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徐庭娅;上合区域经济合作具五大优势[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记者 苗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十月召开[N];财会信报;2006年
9 陈孟平;强化区域经济 淡化区或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李钢 刘华芹;加速推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莉;区域经济合作的安全收益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岩;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海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罗远鹏;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5 沈洁;湖北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与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波;乡镇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及其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袁伟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晓丹;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刘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陈素香;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D];汕头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81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38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