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高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9 16:32
【摘要】:生态农业是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期针对农业生产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探索和建立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研究和运用生态经济学理念指导农业生产,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效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处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地带,是甘肃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但长期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趋增大,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多重压力间的关系也日益复杂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充分考虑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处区位、生态环境、资源等要素的基础上,张掖市提出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本文主要探讨西北内陆河流域——张掖市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主要难点、发展思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制度与机制创新等主要问题。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生态农业和可持续性农业发展文献资料,分析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农业可持续综合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张掖市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方法和思路。 2.从张掖市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分析了张掖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及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张掖市土地、水等自然资源丰富,气候环境优越,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能够为该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但存在资源结构、分布,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等问题。 3.在分析张掖市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从张掖市农业资源适宜性出发,提出了适用于张掖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总结出了张掖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1)生态整合模式;(2)生态链联接与转换模式;(3)减量化生产模式;(4)产业链横向拉长模式;(5)产业链纵向延伸模式;(6)庭院微循环模式。 4.对当前形成发展的主要5种生态模式运用农业经济学方法进行系统能量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沼气为纽带的“制种玉米—暖棚养牛与小康住宅—沼气—日光温室蔬菜”、“猪-沼气-温室葡萄”和“制种玉米—肉牛养殖—沼气—制种玉米(蔬菜)三种循环模式,三个系统中辅助能投入主要以秸秆、牲畜粪尿、沼渣、沼液等生物能投入为主,生物能与工业能之比分别为19.040、16.256和52.799,能量产投比分别为0.745、0.750和0.383,,能量产投比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牲畜养殖技术粗放,饲料转化率较低,系统内沼气、沼渣、秸秆等循环利用不充分造成。“小麦—双孢菇”和“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2个高效种植模式,分析其系统能量产投比分别为0.921和0.898,这些种植模式改善了该区域粮食生产结构,提高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5.提出了实现张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农业技术进步机制;从张掖市农业基础现状条件出发,指出在张掖市农业技术进步过程中存在主体的多元性,各主体都在推动张掖市农业技术进步和促进张掖市农业的发展;但同时必须看到,各主体之间有着行为动机的不同和本能的利益冲突,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和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和制约张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张掖市政府可通过政策的宏观调控以及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促使各主体互相配合和协调一致,推动张掖市高效生态农业技术进步。 6.张掖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有关制度的建立。提出在张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必须注重制度的保障作用。必须从组织管理、思想观念、市场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保障张掖市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7.提出发展张掖市高效生态农业必须建立农户参与机制。所谓建立农户参与机制,就是通过授予农户对农业资源使用权益,使其直接拥有资源配置、经营成果分配的权利;使农户之间、农户与社会其他集团之间,在规则面前相互协调,形成对张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这样不仅可调动农户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且可保证农户更公平、更持久地从张掖市农业发展中获益。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0
本文编号:2395070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同燕,王志诚,吕善勇,房毅;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2 张东昱;张文斌;张荣;李文德;李其彪;;河西走廊日光温室茄子套种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7年11期
3 张文斌;唐伟杰;张东昱;王俊梅;李其彪;;张掖市日光温室蔬菜几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J];北方园艺;2008年03期
4 罗守贵,曾尊固,王伟伦,涂为员,杨建新;常熟市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系统评价及其规划[J];地理科学;2000年05期
5 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6 李桂荣,张巨勇;我国东北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期
7 赵凤玉;;福州发展循环农业模式选择刍议[J];福州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8 章光新,邓伟,何岩;我国北方地下水危机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J];干旱区地理;2004年03期
9 张法霖;;黑河中游农业生态环境与种子产业可持续发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6期
10 刘洪兰;张俊国;董安祥;李红;;张掖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J];干旱区研究;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2395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39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