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monthly data of 30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rom 2005 to 2013, a 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mpact of central fiscal policy on regional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of export and industrial added value to the impact of fiscal policy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similar, that is, both of them are positive, but the degree of respons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that is, the response degree of the western region is the largest. The response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of each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the impact of fiscal policy is diversifi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分类号】:F81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威;丛树海;;我国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级城乡面板数据的考察[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2 张晶;;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构VAR模型下的实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董秀良;漆柱;;我国财政政策的区域非均衡效应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4 张红;李洋;;房地产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5 陈安平;;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6 耿鹏;赵昕东;;基于GVAR模型的产业内生联系与外生冲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7 于巍;;财政政策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10期
8 张延群;;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9 张红;李洋;张洋;;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基于33个国家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贾俊雪;郭庆旺;;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2 李宝仁;邬琼;杨倩;;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卞志村;杨全年;;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现状及评述[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4 袁申国;刘兰凤;;中国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地区差异比较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5 刘卫东;曹琛;;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化研究——基于韶关与惠州的比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6 谢冰;蔡洋萍;戴盛;;基于湘粤两省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7 胡振华;胡绪红;;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J];财贸研究;2007年05期
8 刘岳平;钟世川;;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增长差异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9 欧元明;;民族地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06期
10 郭评生;吴伟军;;基于SVAR模型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洁;王建华;朱爱勇;;房地产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门槛效应的存在及其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杨;中国财政支出空间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6 安烨;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秀颖;东北地区地方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蕾;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城市体系及演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文军;我国东西部经济周期波动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于大力;我国财政政策合理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觅;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邹婷;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洪燕;基于传导机制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赵今朝;基于持久收入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马一鸣;大连市地区经济格局变动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文雯;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王旭丽;区域金融差异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力;评析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J];财经研究;2002年06期
2 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3 刘玄;王剑;;货币政策传导地区差异: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4 魏玮;王洪卫;;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动态响应的区域异质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6期
5 李晓芳,高铁梅,梁云芳;税收和政府支出政策对产出动态冲击效应的计量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2期
6 马晓微;崔晓凌;;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赵昕东;;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8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9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10 梁琪;滕建州;;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结构变化及因果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益成;论正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J];财经科学;2001年S1期
2 周洪 ,马栓友 ,马君;“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及可持续性高级专题研讨会”综述[J];当代财经;2001年12期
3 巫孝文,朱亮兵;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及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J];湖北财税;2001年16期
4 甘行琼;积极财政政策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J];湖北财税;2001年18期
5 韩凤芹;2001年中国财政政策的取向[J];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05期
6 李延均,张骏;谨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努力实现“内在拉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7 王小广;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淡出”[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8 孙俊芳;王翠芳;;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1年04期
9 李振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与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09期
10 张国云;;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兴方;;运用财政政策扩大有效需求[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2 杜云;;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演化与效率检验——基于30年改革开放的数据和经验[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韩庆华;王晓红;;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财政政策实证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4 马英俊;;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应当淡出?[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中义;;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曲永义;袁红英;李广杰;张文;;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科技自主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财政政策问题探讨[A];全国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汇编(2006)[C];2006年
8 ;第三十一章 我国景气循环中财政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9 柳建光;;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10 ;财政部将尽快出台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财政政策[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迎晖;2004:新积极财政政策上路[N];中国税务报;2004年
2 贾康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有保有控 促进财政政策全面转型[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特派记者 田晓明;积极财政政策没有“淡出”[N];国际金融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赵江山;财政政策柔性调整下转向稳健[N];经济参考报;2004年
5 记者:项志华;以科学发展观定位财政政策[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延春;财政政策适时而变[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徐荣安;我们应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8 王东京 李莉;财政政策瑕瑜互见[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9 卢中原 孟春 陈昌盛;财政政策应由“积极”转向“适中”[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贾康;从“积极”到“稳健”:财政政策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勇;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信柱;积极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耀军;我国财政政策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弘力;论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刘志强;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政策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牟发兵;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欧阳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勇;以内需结构调整为导向的财政政策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王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10 陈荣凯;扩大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如慧;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莹;我国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3 刘娟;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许彦;论财政政策与贷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罗伟忠;迥异的市场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胡_g;论区域性财政政策——兼论促进我国中西部发展的财政政策[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7 宋雪飞;对买方市场下财政政策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8 蔡登峰;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积极财政政策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9 赵合云;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王威;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本文编号:2483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48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