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JY05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qn-235)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贾蕊;陆迁;邵飞;;西部地区吸引FDI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孙丽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孙丽萍;;云南省城乡经济差异演变的时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6 陈华;孙会;;苏北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7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8 刘竹林;李琴;葛玲;;安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比较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程天婵;;因子分析法在芜湖市第三产业综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娄昭;娄大韬;张战军;;安顺试验区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积勇;荣兆梓;;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广胜;江金启;;我国农村区域收入不均等变动趋势的经济学解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兰宜生;;试论发展创新性劳动密集型产品[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5 袁易明;;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平等-效率的替代与选择——一个计量经济学方法[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朱艳鑫;王铮;薛俊波;李兵;;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转移支付影响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薛俊波;;基于DEA的区域效率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应禄;;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与对策:文献综述[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4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7 陶春;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戴为;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农民流动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8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粤;广东省城市经济差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军;谭江涛;;从促进经济增长角度探讨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学与宜昌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6年40期
2 任怡;李家军;;基于公平与效率替代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公平效率论[J];农场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3 夏鑫;;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J];才智;2008年05期
4 王亚清;;区域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研究[J];知识经济;2008年10期
5 夏鑫;;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8期
6 杨德志;;以效率为中心加快区域经济增长[J];才智;2011年20期
7 方林,杨缨,王芝光,杨荣俊,曾富善,曾春平;关于井冈山区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原则和产业群建立[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04期
8 熊卫平;论现代集约型区域经济增长方式[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司正家;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探略[J];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10 阮晔,马海燕;论新疆非均衡区域经济增长战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2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江西省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4 陈春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及其类型划分[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5 石敏俊;王妍;张卓颖;;区际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东霞;李彬联;;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华;工业提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N];北大荒日报;2009年
2 记者 姜蕴真;新东产业集聚区铺就区域经济增长“快速路”[N];安阳日报;2012年
3 通讯员 达新正;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红河日报;2013年
4 延安新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张娟;延安市以统筹城乡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N];延安日报;2013年
5 侯杰 华中科技大学;形成新区域经济增长极[N];经济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杜鹏飞;激发区域经济增长活力[N];阿勒泰日报(汉);2014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APEC与东亚合作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 赵江林;“一带一路”: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增长新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记者 陆艳红;九三管委会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北大荒日报;2014年
9 周京奎;房地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N];天津日报;2007年
10 临汾市委党校副教育长 刘佶鹏;行政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问题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园园;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徐涤非;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春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4年
7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赵广君;上海公共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河南省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檀隽;甘肃省商业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聂建超;知识溢出对杭州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荣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刘优剑;区域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的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台晓东;制度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7 聂桢祯;四川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姜妙妙;山东省农民素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9 陈宁化;分工同区域经济增长和空间结构的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韩亮亮;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90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49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