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2 18:14
【摘要】: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1997~2010年工业化阶段投资、工业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认为投资是影响碳排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受投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环境压力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技术要素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来加强。
[Abstract]: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effects of investment, industrial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stage of China from 1997 to 2010 by using STIRPAT model. It is considered that invest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cale of carbon emissions. The level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central region is the most affected by investment, and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s the most obvious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factors on the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rough policy support.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
【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09LY021)
【分类号】: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2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3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变动关联特征及其Tapio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工业经济转型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陈红敏;;包含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产业部门隐含碳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5 何介南;康文星;;湖南省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伯华;徐亮;;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2 梅煌伟;黄民生;张如;;基于NEP福建省能源碳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3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陈m"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基于隐含碳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5 许泱;周少甫;;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6 赵晓雷;邵帅;杨莉莉;;管理体制与中国开发区经济发展效率增长——基于Malmquist指数和GMM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7 胡剑锋;马诗慧;;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及实施方案——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8 季曦;陈占明;任抒杨;;城市低碳产业的评估与分析:以北京为例[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2期

9 李国志;李宗植;周明;;东部地区能源碳排放的省域比较及因素分解[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10期

10 张丽君;秦耀辰;张金萍;张艳;;郑汴都市区产业CO_2排放演变机理及脱钩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进雄;刘涤尘;;机组碳排放指标计算方法及节能发电调度策略[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许为民;周建伟;;浅析包装工业低碳发展战略[A];2010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包装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周建伟;许晨光;裴磊;张萍;;我国包装工业碳排放总量测算及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许为民;郑剑;周春华;周建伟;张炜;张萍;;包装工业低碳发展的战略和技术[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刘俊杰;贾兴梅;;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基于AWD分解因素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8 胡剑波;周葵;安丹;;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产业部门及其碳排放关联度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赵先贵;肖玲;郝高建;高利峰;戴兵;;陕西省铜川市碳足迹动态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10 董雪;柯水发;;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怀c,

本文编号:2504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04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