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变化及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8:03
本文关键词: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变化及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藉河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1998~2012年甘肃省水土保持措施年报、甘肃农村经济年鉴、天水市统计资料数据为基础、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为指导,对研究区多年来水土保持取得的成效,以及调水保土、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用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及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影响,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1998~2012年研究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2012年,各项治理措施分别达到了梯田1.06×105hm 2、水保林9.62×104hm2、经济林2.27×104hm2、人工种草1.29×104hm2(其中:荒坡种草0.84×104hm2、退耕种草0.45×104 hm 2)。累计增长分别为4.20×104 hm 2、5.74×104hm 2、1.26×104hm 2、0.48×104hm2。涝池的数量较治理初期增长969个;谷坊、沟头防护分别增长5658、4887道;塘坝、淤地坝分别增长67、65座。(2)1998~2012年研究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①调水保土效益:各项措施拦泥量为1.38×107t,拦泥效率为50.28%;蓄水量为2.16×108 m3,蓄水效率为50.37%。②经济效益:一期静态分析产出效益7.09×109元,净效益5.51×109元;动态分析产出效益3.72×109元,净效益2.51×109元;二期静态分析产出效益2.11×109元,净效益1.65×109元;动态分析产出效益1.07×109元,净现值7.51×108元。③社会效益:提高了土地、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了农村生产结构;粮食产量增加到6.63×107k g,每年实现商品化粮食1.51×107kg,可实现经济收入2.72×1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40元,农业总产值达3.68×1010元,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④生态效益:使水资源的利用率由8.78%提高到11.91%,改变了研究区水资源利用状况。通过梯田工程,修建沟道工程,改善了地表径流状况,提高了地表径流利用率。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有机质增加0.15%,全氮增加0.011%,全磷增加0.04%,全钾增加0.11%,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5.73%。(3)静态偏离份额分析得到:研究区产业总增量为2.98×109元,其中农业的总增量为2.53×109元,是区域产业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动态偏离份额分析得到:研究区产业总增长量为4.23×109元,其中农业增长量为3.78×109元,这说明通过对藉河的重点治理,调整了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导致了农业产值在这15年间稳定的增长,且成为研究区经济产值总增长量的主要部分。
【关键词】:藉河 水土保持效益 区域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S157
【目录】:
- 摘要2-4
- Summary4-8
- 前言8-10
- 1 文献综述10-16
- 1.1 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10-11
- 1.1.1 国内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现状10-11
- 1.1.2 国外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现状11
- 1.2 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的关系11-14
- 1.2.1 水土流失与农业经济现状11-12
- 1.2.2 水土保持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2-13
- 1.2.3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13-14
-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4-16
- 2 研究区概况16-20
- 2.1 自然条件16-18
- 2.1.1 地貌16-17
- 2.1.2 土壤17
- 2.1.3 植被17
- 2.1.4 气象和降水17
- 2.1.5 水资源现状17-18
- 2.2 农村经济情况18-20
- 2.2.1 人.、劳力18
- 2.2.2 农村经济情况18-20
- 3 研究方案20-26
- 3.1 研究目标20
- 3.2 研究内容20
- 3.3 研究方法20-24
- 3.3.1 资料收集20
- 3.3.2 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计算方法20-21
- 3.3.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21
- 3.3.4 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法21-23
- 3.3.5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23-24
- 3.4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24-26
- 3.4.1 梯田工程24
- 3.4.2 林草工程24
- 3.4.3 经济林果24-25
- 3.4.4 沟道治理工程25-26
- 4 结果与分析26-48
- 4.1 研究区水土保持措施数量26-31
- 4.1.1 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26-27
- 4.1.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数量27-31
- 4.2 研究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31-43
- 4.2.1 基本情况31-32
- 4.2.2 调水保土效益32-33
- 4.2.3 社会效益33-36
- 4.2.4 生态效益36-38
- 4.2.5 经济效益38-43
- 4.3 水土保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3-48
- 4.3.1 研究区经济产值的变化43-44
- 4.3.2 静态偏离份额分析44
- 4.3.3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44-47
- 4.3.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47-48
- 5 结论与讨论48-49
- 5.1 结论48
- 5.2 讨论48-49
- 附表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6
- 个人简介56-58
- 导师简介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惠新;;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年04期
2 刘震;抓好前期工作 完善建管机制 扎实推进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J];中国水利;2003年11期
3 ;我国著名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专家宋桂琴研究员谈:土地利用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J];水土保持通报;1997年05期
4 彭永祥,吴成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变化及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