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学文;;河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郑红梅;许刚;;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合作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孙秀芳;张少恩;;以文化创意积淀文化底蕴[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梁旭;毕胜男;梁秀枝;王宏兵;;京津冀经济圈中河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4期
3 梁旭;毕胜男;梁秀枝;;“环首都经济圈”中河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3期
4 贾冀南;董航;张琦;;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河北省教育存在问题及路径优化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张强;刘勇瑞;张晨然;;提高院校培训质量 培养多元化人才[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02期
6 文冬;刘新倩;周艳红;尹丽娟;张如男;;河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分析[J];教学研究;2014年02期
7 刘凯;张传庆;刘武;;民族地区高校与一般高校大学生满意度比较研究——以西藏和辽宁高校大学生满意度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10期
8 张雪;静丽贤;孙晖;陈岩;;基于大学联盟视角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9 宋萌;张磊;;驻保高校与保定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23期
10 向yN依;;湖南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初探——以湘潭市九华经济开发区及其周边高校高等教育发展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艳君;美国照顾政策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子晨;高等教育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俊毅;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中资源分配不公问题治理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付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决策职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3 张嘉轩;湖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4 王芳;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收获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孙菁;山东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6 赵光龙;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娄曦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江鸽平;西部高校成长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9 丁怡;江苏省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10 戴艳媚;西部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再文;李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多层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9期
2 施晓光;郑砚秋;;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及其意义[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Z1期
3 张小刚;;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张 阳;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问题研究及其发展简述[J];江苏高教;2002年03期
5 杨珊珊;;欧盟教育合作机制及其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6期
6 ;“廊坊分歧”折射“京津冀一体化”隐忧[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12期
7 段永瑞;王浩儒;张希胜;;区域高等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连云;石亚碧;;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2 毛其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3 胡占琪;宋辉;;京津冀区域2010年产业发展预测[J];中国统计;2007年10期
4 汪海;;构建京津冀区域的三大经济增长极[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张建峰;;城市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吴群刚;杨开忠;;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7 张淑莲;;基于合作博弈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作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翔宇;;京津冀区域经济错位互补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王斌;;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中河北助推工程研究[J];中国市场;2013年41期
10 段自平,樊洪生,纪增路;建立京津冀区域银行的构想[J];理论与现代化;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前言[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吕志奎;;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京津冀区域协作模式创新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杨德勇;陈冲华;;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何祚庥;;京津冀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一个即将在广大农村、中小城镇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李文胜;;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晓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问题和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冯朵;;京津冀区域海水淡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宋辉;;河北省与京津冀区域2010年产业发展对比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晓胜;北京将在五大领域推动京津冀区域合作[N];民营经济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南欤 梅音;市场缺位缚住京津冀区域合作张力[N];市场报;2005年
3 孙世芳;创新合作机制 推进协调发展[N];河北日报;2008年
4 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 罗亭;探索京津冀区域发展新思路(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立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N];中国商报;2012年
6 隋晓姣;京津冀共筑警航反恐平台[N];中国航空报;2014年
7 孙晓胜 胡梅娟 张洪河;四大因素掣肘京津冀区域协作[N];中国工业报;2006年
8 驻河北首席记者 李书岐 通讯员 郭文辉;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N];中国交通报;2012年
9 孙梦姝;科学规划京津冀区域发展 谨防开发冲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高原 实习记者 张梦洁;北京城市发展与京津冀区域合作[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桂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刘蕴;京津冀区域产业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杨畅;京津冀区域科技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洋;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政府博弈与政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纪珊珊;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6 段丹华;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郑宏;京津冀区域差异与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李新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刘海洋;石家庄市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希睿;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与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9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5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