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是一个几乎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由此造成的区域经济差异也是摆在经济学者面前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和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差异的扩大化,分析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对于东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升东北的经济竞争力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缩小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区域经济,充分发挥东北区域优势。本文总共分为6个部分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进行了研究,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绪论。阐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为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阐述了区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及内涵,并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包括了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第三部分为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首先对1978年到2013年的东北三省人均GDP进行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单一指标分析,研究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间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综合指标分析是以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13项指标对东北三省各市(黑龙江省数据不包括大兴安岭地区,吉林省数据不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差异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实证结果反映了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扩大的趋势。第四部分为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在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这三个省份间经济差异的成因比较的复杂,涉及到的方面也十分地广泛。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东北三省区域经差异的产业结构因素、资本投入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因素等方面来进行理论分析。并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在1994年—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的对象,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投资和市场化程度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有较为显著的性影响。第五部分为缩小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结合文章第三和第四部分,针对东北三省具体的经济差异情况,提出了缩小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东北三省 区域经济差异 因子分析 面板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1章 绪论14-22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4-16
- 1.1.1 选题背景14-15
- 1.1.2 研究意义15-16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6-21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6-17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7-18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18
- 1.2.4 主要研究内容18-20
- 1.2.5 研究方法20-21
- 1.3 创新点与不足21-22
- 第2章 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22-28
- 2.1 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概念22-24
- 2.1.1 区域的概念22-23
- 2.1.2 区域经济的概念23
- 2.1.3 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23-24
- 2.2 区域经济差异相关理论24-27
- 2.2.1 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理论24-25
- 2.2.2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25-26
- 2.2.3 赫希曼非均衡增长理论26
- 2.2.4 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26-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28-44
- 3.1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分析28-29
- 3.2 测度方法与指标选取29-31
- 3.2.1 测度方法选择29-30
- 3.2.2 测度指标选取30-31
- 3.3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单一指标分析31-35
- 3.4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指标分析35-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44-56
- 4.1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理论分析44-49
- 4.1.1 产业结构因素44-46
- 4.1.2 资本投入因素46-47
- 4.1.3 人力资本因素47-48
- 4.1.4 对外开放程度因素48-49
- 4.2 基于Panel数据的实证研究49-54
- 4.2.1 Panel数据的基本形式及模型的确定49-51
- 4.2.2 影响因素的Panel数据的实证分析51-54
- 4.3 本章小结54-56
- 第5章 缩小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56-63
- 5.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56-57
- 5.2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立区域政府协调部门57-58
- 5.3 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8-60
- 5.4 物质资本的投入60
- 5.5 人力资本投入60-61
- 5.6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61-62
- 5.7 本章小结62-63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A 2013年东北三省各市13项指标67-71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71-72
- 致谢72-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仿,陈江龙;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2 高志刚;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初步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3年01期
3 张文,王声跃,陈红;云南区域经济差异模式分析与选择[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4 黄雪琴,张士杰;异地城市化——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现实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原华君,王晓文;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区域协调[J];福建地理;2004年04期
6 李小菊;李豫新;;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02期
7 任军;张加恭;;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盛婉玉;;河北省“一线两厢”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李宁娜;赵喜仓;;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07年10期
10 蒲小梅;程子彪;翟有龙;;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性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邓水兰;屠建洲;;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金友玉;;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及分类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刘文旭;;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理论[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艳;赵欣;;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斌;;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陈涛;;官僚与市场——区域经济差异的制度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8 何勇;;环鄱阳湖经济开发区发展路径研究[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9 潘竟虎;;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分析——以甘肃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陈兰;;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与交通发展水平关联度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兵团党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新特征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N];兵团日报(汉);2013年
2 记者 习少颖 通讯员 孙红良 刘奎书;“高铁经济”叩门武汉[N];湖北日报;2009年
3 上林县招商促进局;乘十八届三中全会春风 推动上林经济腾飞[N];南宁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周小苑;我国首次为“GDP质量”排座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窦玲;制度供给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3 武春光;知识能力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黄雪琴;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赵桂婷;基于人力资本传导机制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部崛起[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婷;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宁鑫;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3 郑周胜;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刘晶;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及调整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王一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彭鑫;不同空间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孟晰;我国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8 韩晓瑞;基于全面小康目标的甘肃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9 刘坤明;梅州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10 孙紫葳;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