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州市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疆地州市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疆地处我国西部、面积辽阔、地州市间多以沙漠、戈壁分开且距离遥远,城市呈现为绿洲分布特点,同时又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区。长期以来,新疆地州市间都存在着社会、经济、文化联系,而这种跨地区的绿洲式的空间联系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新疆地州市在全疆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州市间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不同地州市间经济联系水平不同,同时全疆整体区空间经济联系水平较低,这是制约新疆各地州市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间空间经济联系,具体呈现为商品、资本、技术、人口等经济要素的跨区域流动,经济联系水平低,直接影响资源在全疆的合理配置,影响不同区域实现优势互补,影响产业空间合理布局,不利于实现新疆地州市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全疆稳定。通过分析新疆地州市区域空间经济联系,可全面把握新疆不同地州市间空间经济联系现状,了解不同地州市间要素流动方向和产业结构匹配差异,对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优化地州市间空间经济联系,实现地区资源的合理流动,可以产生不同的增长力量,培育新的地区经济增长极,创造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本文首先在梳理了有关区域空间经济联系文献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层面重点阐述了区域空间经济联系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原理;其次在简要介绍了目前新疆经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引力模型、欧氏距离法分别测算了新疆地州市间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及地缘经济关系性,分别分析了新疆各地州市间的经济联系、地缘经济关系及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新疆北疆地区地州市间空间经济联系相对较强,南疆和东疆地区绝大部分地州市间存在弱经济联系,同时发现各地州与其周边地区的地缘匹配性不理想,产业结构存在相似性;再次,通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地州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网络化分析,形象的描绘了地州间的联系情况,并对现在新疆区域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密度、中心度进行测算,发现分析新疆目前空间经济表现为单极化特征,且南疆、北疆、东疆各地区间的联系不紧密,且核心城市辐射范围有限;最后本文就分析结果对新疆地州市空间经济联系优化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包括新疆要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必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地州市间交通网络、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等。
【关键词】:空间经济联系 地缘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法 新疆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9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意义9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9-15
- 一、国外研究进展概况10-12
- 二、国内研究进展概况12-15
- 三、文献评述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15-19
- 一、研究内容15-16
- 二、研究方法16-17
- 三、研究思路17-19
- 第二章 区域经济联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9-25
- 第一节 基本概念19-22
- 一、区域经济联系19-20
- 二、地缘经济关系20-21
- 三、社会网络分析21-22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22-25
- 一、中心地理论22
- 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22-23
- 三、区域分工理论23
- 四、点——轴理论23-24
- 五、社会网络结构理论24-25
- 第三章 新疆地州市空间经济联系的地缘匹配性分析25-47
- 第一节 新疆社会经济现状25-27
- 一、新疆地理概况25
- 二、经济状况25-26
- 三、交通环境26-27
- 第二节 新疆地州市空间经济联系27-32
- 一、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模型构建27-28
- 二、新疆地州市空间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空间结构分析28-32
- 第三节 新疆地州市地缘经济关系分析32-43
- 一、地缘经济关系模型构建32-35
- 二、新疆地州市地缘经济关系分析35-43
- 第四节 新疆地州市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性分析43-45
- 一、乌鲁木齐市与新疆各地州市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性分析43-44
- 二、喀什地区与新疆各地州市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性分析44-45
- 三、吐鲁番地区与新疆各地州市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性分析45
- 第五节 本章小结45-47
- 第四章 新疆地州市空间经济联系的社会网络分析47-55
- 第一节 社会网络模型描述47
- 第二节 构建经济联系网络化结构分析模型47-49
- 一、网络密度47-48
- 二、网络中心度48-49
- 第三节 新疆地州市空间经济联系的社会网络度量49-53
- 一、研究范围及数据获取49-51
- 二、新疆地州市经济联系的社会网络结构51-53
- 第四节 本章小结53-55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5-60
- 第一节 主要结论55-56
- 第二节 对策建议56-60
- 一、增强各地州市经济实力,培育多级核心56-57
- 二、完善交通网络,强化经济联系通道57-58
- 三、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各地州市间地缘经济关系58
- 四、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全疆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58-60
- 参考文献60-64
- 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玺;企业经济联系的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2期
2 郑士贵;发展经济联系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3期
3 陈秀珍;1999年第4季度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指数(HMCDI指数)[J];开放导报;2000年04期
4 陈秀珍;2000年第2季度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指数(HMCDI指数)[J];开放导报;2000年10期
5 ;读者[J];南风窗;2005年05期
6 于国政;谈吉林省同苏联的经济联系[J];经济纵横;1989年04期
7 刘宝林,,吕志伟;山西省内外经济联系格局[J];税收与企业;1994年05期
8 周运源;;澳门回归与珠澳互补——兼论新时期珠澳经济联系与合作中的若干问题[J];当代港澳;1998年01期
9 B·瓦西里耶夫;严克勤;;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某些经济联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4年09期
10 刘方健;历史上成都与长江流域的经济联系[J];财经科学;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福兴邋通讯员 黎东桂;钦南宁明互动举办广西28县(市、区)政协经济联系会[N];钦州日报;2008年
2 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中国问题专家 谢钢 (Srikanth Kondapalli);“李克强将为中印经济联系 带来新的推动力”[N];东方早报;2013年
3 秦崇广;广西28县(市、区)政协经济联系会第31次会议召开[N];广西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褚国飞;下届美国政府须与中国建立更强经济联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刘军红;进一步加深的经济联系[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安扬 陈宜飚;中国因石油需求将提升与全球经济联系[N];证券日报;2003年
7 边际;城市圈的内涵与形成条件[N];安徽日报;2007年
8 周小兵;产业间升级:审慎而行[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9 周远征;摸清地方保护无形的手 重庆调研报告提前出笼[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记者 李阳;香港成为北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N];现代物流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基于交通改善的城市经济联系实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2 胡大洋;京津冀都市圈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刘佳斌;新疆地州市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4 袁媛;城乡经济联系与互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王雪琳;南昌与江西省其它地级市经济联系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成;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孙春明;兰州—乌鲁木齐铁路沿线城市间经济联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甜甜;基于铁路网络的中国经济联系分析[D];兰州大学;2013年
9 王海江;城市间经济联系定量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张嘉桐;辽宁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地州市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