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协调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0 06:00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协调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第一次颁布实施的中长期国土开发总体规划,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新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各地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是解决当前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关键。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市场资源配置和经济杠杆作用。从主体功能区层面对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构建合理的金融支持框架,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同时也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民族地区”的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013年9月,重庆市提出了“五大功能区”战略。因此,本文立足于金融发展理论,通过收集2009-2014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经济金融相关数据,构建起了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就如何提高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协调性提出政策建议。全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为理论和文献述评。首先从金融发展理论入手,阐述了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抑制理论、金融约束理论和金融功能理论,并对国内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相关性理论进行了小结。第三部分为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现状分析。主要对近年来重庆市各功能区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的情况进行概述,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的耦合关系实证评价。通过构建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的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耦合模型,对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系协调性进行评价,针对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展望。本章总结了全文,并指出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区域金融支持 区域经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F83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2.1 主体功能区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外金融发展研究综述10-11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11-12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3.3 技术路线12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与不足12-14
  • 1.4.1 论文主要创新点12-13
  • 1.4.2 存在的主要不足13-14
  • 2 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关系的理论基础14-23
  • 2.1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2.1.1 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14
  • 2.1.2 金融支持的内涵14-15
  • 2.2 经济增长理论15-16
  • 2.3 金融发展理论综述16-17
  • 2.3.1 金融结构论16
  • 2.3.2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论16-17
  • 2.3.3 金融约束论17
  • 2.3.4 金融功能观17
  • 2.4 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关系的研究17-18
  • 2.5 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的耦合机理分析18-23
  • 2.5.1 理论模型19
  • 2.5.2 区域金融支持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分析19-20
  • 2.5.3 区域经济增长对金融支持作用分析20-21
  • 2.5.4 小结21-23
  • 3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现状分析23-34
  • 3.1 重庆市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及主体功能区划分23-24
  • 3.1.1“三大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23
  • 3.1.2“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23
  • 3.1.3“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23
  • 3.1.4“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23-24
  • 3.2 本文的研究对象24-25
  • 3.3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5-29
  • 3.4 重庆市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9-34
  • 4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耦合关系实证评价34-47
  • 4.1 评价体系构建34-37
  • 4.1.1 指标设计和选取原则34
  • 4.1.2 国内外学者构建的金融发展指标体系34-35
  • 4.1.3 指标选取35-36
  • 4.1.4 指标解释和数据来源36-37
  • 4.2 评价模型构建37-40
  • 4.2.1 熵权法的适应性及建模过程37-38
  • 4.2.2 综合评价结果38-40
  • 4.3 耦合协调度评价40-44
  • 4.3.1 耦合协调度建模40-42
  • 4.3.2 耦合协调度结果42-44
  • 4.4 实证结果分析44-45
  • 4.5 政策建议45-47
  • 5 结论及展望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召宜;朱传耿;渠爱雪;;主体功能区管治思路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9期

2 孙久文;彭薇;;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3 李芳源;;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广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体会[J];市场论坛;2008年01期

4 汤;张孝德;;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的思考[J];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01期

5 赵昌伟;钟思远;;主体功能区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2期

6 刘子华;;宏观调控法对主体功能区调控初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徐明;杜黎明;;协同推进四川灾后重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路径[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8 杜黎明;;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9 张建新;霍小平;;城市功能调整与均衡区域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0年05期

10 王鑫;;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探析[J];经济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琢;马才学;;浅析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兴鹏;张子龙;;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小西北(甘青宁)发展问题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韩增林;狄乾斌;王利;;陆海统筹下海洋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智新;张国山;蔡秀云;;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5 罗成书;沈锋;;基于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县域空间分类政策研究——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6 孔祥斌;赵晶;;北京市落实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智新;张国山;蔡秀云;;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8 徐长春;;打造主体功能区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9 柯敏;;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省域城市协作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10 冯之浚;杨开忠;周荣;;主体功能区分类与区域经济发展[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后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体功能区并非能“包治百病”[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 陈雷;探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全力打造我市四大主体功能区[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4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教授 周英虎;发挥南宁主体功能区作用 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N];广西日报;2011年

5 宋时飞;主体功能区谁来唱主角[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凤凰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黄敬东;合理构建城市化格局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N];河北日报;2012年

7 刘玉海;开发建设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不矛盾[N];中国矿业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刘玉海 实习记者 刘罕;“贵州开发建设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不矛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李军 整理;你了解“主体功能区战略”吗?[N];中国环境报;2013年

10 记者 王国锋;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N];浙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黎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徐沈;中国主体功能区农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郭凯;山东省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何光汉;区域空间管治下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传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丁于思;湖南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静;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兵团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8 王晓玲;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财政转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鹏;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地域功能类型划分方法[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雪;主体功能区视角下重庆区县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和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曾若愚;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协调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4 李文娟;苏南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张学波;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产业调整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董莉;基于差异发展视角的增城市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政府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青;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马丹丹;流域视角下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赖岚岚;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粤北发展与地方政府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温晓天;吉林省构建主体功能区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协调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7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