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4:4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以上海为龙头长三角地带异军突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东部企业受资源因素的制约和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的诱导,面临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东部地区迫切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直辖市,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劳动力、水、矿产品等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巨大,重庆市将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本文以重庆这样一个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克服产业转移理论研究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证分析,研究对象重发达地区轻欠发达地区的缺陷。在试图将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前提下,通过模型说明了欠发达地区利用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了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对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实现定量分析,研究了重庆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如何更为有效地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和简评,在此基础上对产业转移的定义、空间本质及类型做出了研究。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要素整体性的转移活动,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产业通过经济要素的整体流动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的空间过程遵循区域经济边际扩散、等级扩散、跳跃扩散的普遍规律。欠发达地区可以选择“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竞争力——承接高一层次的产业转移”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路径来实现经济起飞。 接下来,本文对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动因和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有:西部地区广阔消费市场和建设市场对东部企业的吸引;东部地区要素供给与需求矛盾的推动;国家政策的诱导以及东部地区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分工的需要。而对西部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缩短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实现途径。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西部产业的科技总水平和形成产业规模,有利于缓解西部地区产业趋同现象,有利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再接下来的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一章本文首先对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自身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重庆在地理位置、资源、市场、产业基础、综合成本五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重庆面临着市场经济观念相对落后、政府工作效率不够高、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未形成综合配套能力优势、专业技术人才供应不足等自身障碍。其次,本文从利用内外资的角度对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发现重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招商引资过程中项目推进缓慢;二是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重招商活动,轻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整合;三是承接园区建设不够完善,投资环境缺乏竞争力。最后,笔者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对重庆的负面影响:产业转移易固化重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产业转移加大了重庆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和水平差距;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加深了重庆二元经济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加剧了重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 最后,本文针对前面的分析对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做出了一个整体研究。本文认为,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过程,坚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以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优化为主线,以引资、引智为核心,以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政策制度等软硬投资发展环境为重点,以产业链构建为抓手,以特色园区和各类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区域乃至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实现重庆跨越式发展。依据上述总体思路,本文对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模式、重点选择进行了具体研究,结合管理学知识,从微观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跨区域要素注入、企业内部一体化和企业虚拟一体化三种模式;然后从投资环境优化、产业发展、企业成长三个角度为重庆等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起飞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优化投资环境要开放思想观念,大胆实践;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引进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重视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发展要科学制定规划,进行有效引导;依靠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园区建设,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要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实施“强强联合”,组建和壮大一批优势企业集团,发挥规模效应;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工艺装备较先进的中小企业加以扶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丰富企业经营合作形式。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主要有四点:一是关于产业转移现象空间属性的认识;二是建立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即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起飞的良性循环路径;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克服了对产业转移的研究重理论分析而缺乏实证分析的缺陷,对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上进行了定量分析;四是对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模式做出了详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承红;张克俊;;推动四川省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研究[J];财经科学;2009年01期

2 任太增;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3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4 陈栋生;西部地区经济现状与大开发的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3期

5 商务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我国外商投资梯度转移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4期

6 石奇;集成经济原理与产业转移[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7 吴伟萍;广东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策略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3期

8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9 魏后凯;加入WTO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变化及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前景[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10 王建国;;加快发展河南优势产业的着力点和综合措施[J];企业活力;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2590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90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f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