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发布时间:2017-03-22 03:05

  本文关键词: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着高污染、高消耗和低效率。这种以要素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外延式的增长使资源过快耗竭,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资源和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更是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刚性约束,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无法承受这种粗放型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实现由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型、内涵型增长的全面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再一次明确表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制作为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亦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良好环境需求的内在要求。环境规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压力,但是环境规制带来的额外“遵循成本”是否会阻碍经济的增长?虽然有些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实现环境提高与经济增长“双赢”的结果。但在保持经济稳定前提下的一定时期内,一国产业所能承受的环境标准提升程度将是有限的,“双赢”的结果并不容易实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第一要务仍旧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快速发展。因此,中国环境保护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伴随着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研究环境规制下效率提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来协调环境与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基于波特假说经济学理论,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和非参数回归等前沿研究方法,从效率和经济增长两个方面的视角来研究效率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环境规制的作用效应及合理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基于可变规模报酬和决策单元技术异质性的假定,构建非径向区域潜在产出测量模型,深入探讨环境效率的测量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解,并结合共同前沿ML指数测算环境效率的动态变化,考察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的环境效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有利于该区域环境效率的提高;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环境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在观测期间内,我国大部分省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改善,环境技术有所进步。尽管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环境技术进步显著,但由于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技术缺口较之相对扩大,使得我国环境效率均值总体呈现负增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政策实施后,环境绩效有很大的提高,表明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具有显著作用。 (2)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构建的条件性全局曼奎斯特-伦伯格指数,测度经济增长差异下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非参数回归方法,考察经济增长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向的关系,不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应用,环境的恶化根本原因在于污染排放的累积性结果;2.经济增长能够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对环境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进步分别具有倒“U”型和弱“U”型关系,这主要因为在经济增长的不同水平上,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具有变动的成本和收益;3.在环境规制下,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效应不一,目前而言,“波特假说”理论适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水平的东部地区,而不适用于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政策需因地制宜。 (3)在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条件下,基于生产函数理论框架,运用共同前沿生产技术构建政策方向距离函数来模拟分析不同力度的碳减排政策对效率和区域经济平衡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选择适度的碳减排政策,不仅能够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而且能够缓解地区间经济的非平衡增长,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双赢”;2.技术创新和规模节约是效率提高的两大主要原因;3.经济落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显著的扩散效应,技术追赶是实现经济平衡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波特假说的存在和回波-扩散效应的主体性依赖于碳减排政策力度的变化,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关键词】:环境规制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波特假说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22;F124;F2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8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2
  • 1.2 理论与文献综述12-15
  • 1.2.1 环境规制的内涵与测算指标12-13
  • 1.2.2 “波特假说”理论文献综述13-15
  • 1.2.3 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15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15-16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6-18
  • 2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动态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18-37
  • 2.1 环境效率研究现状分析18-20
  • 2.2 区域环境效率测量方法20-26
  • 2.2.1 环境DEA生产技术20-22
  • 2.2.2 非径向区域潜在产出测量模型22-24
  • 2.2.3 潜在环境效率分解24-25
  • 2.2.4 动态环境效率评价指数25-26
  • 2.3 数据说明与处理26-28
  • 2.3.1 变量及数据选取26-27
  • 2.3.2 聚类指标及选择27
  • 2.3.3 变量统计性描述27-28
  • 2.4 区域环境效率测量与实证分析28-35
  • 2.4.1 环境效率测量及影响潜在环境效率因素分解28-31
  • 2.4.2 动态环境效率评价指数测算31-35
  • 2.5 本章小结35-37
  • 3 经济增长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37-57
  • 3.1 环境变量与全要素生产率方法研究现状分析37-39
  • 3.2 研究方法39-44
  • 3.2.1 条件性方向距离函数39-40
  • 3.2.2 CML指数和CGML指数40-43
  • 3.2.3 环境变量的作用效应43-44
  • 3.3 数据说明44-45
  • 3.4 经济增长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45-55
  • 3.4.1 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45-50
  • 3.4.2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的时间趋势50-52
  • 3.4.3 经济增长作用效应的省际差异52-53
  • 3.4.4 最佳“创新者”省份53-55
  • 3.5 本章小结55-57
  • 4 碳减排政策、效率提高与区域经济平衡增长57-76
  • 4.1 研究现状分析57-59
  • 4.2 政策方向性距离函数59-63
  • 4.3 数据说明63-64
  • 4.4 实证分析64-74
  • 4.4.1 碳减排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64-67
  • 4.4.2 碳减排政策与规模效率67-69
  • 4.4.3 区域技术异质性分析69-70
  • 4.4.4 碳减排政策、区域及全局技术创新70-72
  • 4.4.5 碳减排政策与区域经济平衡增长72-74
  • 4.5 本章小结74-76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76-80
  • 5.1 结论76-78
  • 5.2 政策启示78-79
  • 5.3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7
  • 后记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能;;环境效率、行业异质性与最优规制强度——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非线性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3期

2 张成;于同申;郭路;;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吗——基于DEA与协整分析的实证检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3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4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5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6 王兵;颜鹏飞;;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7 陆e,

本文编号:260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0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