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辽西走廊地带协调发展的调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18:04
【摘要】:本文运用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社会学和区域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研究在我国条件下辽西走廊地带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内在矛盾。本文在充分考虑辽西走廊地带本身的性质和协调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提出了辽西走廊地带协调发展调控机制的建议。 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本论文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区域协调发展、行政区、经济区、都市区、组合城市。然后介绍了与本研究有关的三个理论:区际联系的相关理论、新区域主义理论、城市与区域管治理论。最后对中国条件下的区域关系作了介绍。 第二部分论述辽西走廊地带的总体特征,并深入分析辽西走廊地带四市一体化趋势,继而分析了辽西走廊协调发展中在产业分工与协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地区、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协调发展的内在矛盾。 第三部分介绍国外大都市区协调管理的三种模式,并对国内外区域协调的三个经典案例作了分析。 第四部分首先分析辽西走廊地带协调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指出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制度保障、服务平台、利益机制、协调组织、协调手段、区划调整和具体协调内容等方面提出辽西走廊协调发展调控机制的构建的建议。结语部分概况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对辽西走廊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图文】:

示意图,区域范围,示意图,走廊


廊地带协调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总体特征宁省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狭长滨海平原,长约m 以下,大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走廊依山、南面向辽东湾,东、南分别与辽中南地区及京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辽西走廊是东北内外和内蒙古西部的主要陆上通道,战略地位重廊在本文中具体指山海关到锦州的沿海地带,由葫芦岛市区和兴城市的行政范围,面积 7847.6 k

示意图,走廊,区位,示意图


保护文物等一大批久负盛名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濒临渤海辽东湾,是我国重分,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陆上通道,更是辽中南城市群和京津唐城市群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管道等立体的现代利,,是辽西乃至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沈山铁锦州-通辽、葫芦岛-承德铁路由此引出,102 国朝等辐射辽西的高速公路体系已经形成;锦州通至国内主要城市十几条航线。大庆与锦州、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莉莉;;我国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可持续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1年03期

2 郭小燕;;找准传统农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对接点[J];小城镇建设;2011年07期

3 ;“两化融合,协调发展”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高级研修班在厦门举办[J];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4 蓝晓光;;以林业协调发展促和谐社会构建[J];浙江林业;2006年12期

5 喻廷才;黄凤祥;戴再萍;;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3年08期

6 徐乔;;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文献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董栓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8 谭蓓;周祥瑜;姚章;;内陆开放城市发展电子商务对策研究——以重庆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9 李晓;;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1期

10 史红玲;;浅析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慧德;;我国热区农村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陈荣;;关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何晓艺;;贵州城乡协调发展浅析[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劲松;;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协调发展[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敏文;;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建敏;马晓萱;;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从空间的角度进行透视[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潘定才;叶复萌;黄卫华;;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8 袁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曹文华;何星;韩崇昭;万百五;;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决策支持的研究[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刘盍松;马士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陆建宏;东赵:协调发展百业兴[N];发展导报;2005年

2 雷兵能;评议推进人口协调发展[N];四川政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朱清平;水资源利用与人类生存协调发展[N];西部时报;2005年

4 陈明 记者 贺占强;坚持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N];延安日报;2005年

5 记者 罗霞;把职教作为教育协调发展突破口[N];云南日报;2005年

6 郝彦鹏;中原经济区加快协调发展[N];河北日报;2004年

7 彭俊;交通也要协调发展[N];人民日报;2004年

8 本期执笔:宋时飞;我们要的是协调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9 通讯员 白洋;新疆采油一厂确保开发与环保协调发展[N];中国石油报;2005年

10 施建石;不断强化协调发展的观念[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罗丽;西北过渡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6 张凯;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8 王威;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程培先;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张晓红;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红娟;辽西走廊地带协调发展的调控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婧;中国工业园区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欧小媛;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张羽;论国有企业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贵莲;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协调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孙淮中;苏锡常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王安洪;哈尔滨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薛娜;西北地区道路运输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闫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重塑[D];西北大学;2002年

10 张洪华;沿海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15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15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b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