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大宗能源开发利用的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化

发布时间:2020-04-06 07:28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性增强,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能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经济发展导致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规模增加,我国已经相继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供需矛盾不断扩大。大宗能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利用的主体。因此研究我国大宗能源的开发利的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化,对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着眼于分析我国大宗能源开发利用系统中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能源流动的区域差异问题。以能源地理学、能源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中国31个省域(不含港澳台)1997-2008年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能源流动的区域变化及其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引入重心模型,分析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经济总量的区域格局变化特征并研究三者之间的区域错位和相互关系。根据1997-2008年各省化石能源的调入调出数据,对各省区的能源流动地域类别进行了判别,在省域尺度研究了能源区域流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能源生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呈现出快速向西推进的态势。能源消费总量区域变化缓慢,但石油消费向西推进,天然气消费区域之间趋于平衡。能源生产重心向西移动,同经济发展重心移动方向相悖,区域经济差异扩大。说明“西部大开发”政策引起的西部能源大开发并没有引起其区域经济大发展。(2)我国能源生产、能源消费、经济发展三者存在区域错位,重心显示位置错位牧大并且这个错位度随着生产、消费和经济的区域变化正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造成我国能源调运压力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相关性较高,经济发达的地方能源消费较多。经济发展同能源生产的相关性低,高能源生产的地方经济水平较低。(3)我国单位能耗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但能源的投入依然多倍于经济产出。能源高产出的地区经济发展往往较为粗放,能源优势无法转换为经济优势,如北方的中西部地区;不具备资源优势的地方更为节能,经济发展往往能够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如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因此我国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在具备能源优势的地方捉倡节能发展,争取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4)1997-2008年,我国化石能源无论是调运规模还是参与能源区域协作的区域都呈扩大态势,呈现集中输流、分散汇流的特征。随着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许多省份的能源缺口越来越大,不得不寻求区域协作来解决能源问题。中西部地区能源盈余,东部地区能源缺口较大,形成能源西输东汇的运输格局。(5)区域产消不平衡是能源流动的基本动力,运输通道的改善促进了能源区域间的流动,而价格是能源区域流动的信号。(6)我国煤炭运输主要采用铁路和铁水联运两种方式进行运输;石油采用管道运输和水路运输相结合的方式;而天然气主要依靠“西气东输”工程的管道进行运输。 本文认为我国必须立足于自身解决本国能源问题。一方面我国要优化能源结构,对煤进行集中的洁净化处理,依靠技术创新加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另一方面要优化区域能源供求战略,对西部地区进行能源转换政策,并将有些能源进行就地转化成电力,减少东部发展能源产业环境压力的和能源运输压力的同时也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起以价格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能源价格体制;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重视能源安全,多条渠道供应能源并进行能源战略储备机制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2;TK0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仁飞;中国生物质能的地区分布及开发利用评价[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6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16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