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全国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现象日趋普遍,如何加快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学者学术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要课题。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新型发展模式,是乡村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对于提高区域乡村旅游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南宁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各区县的乡村自然景观类型迥异,人文资源独特,且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近些年来,南宁市乡村旅游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不断高涨。但是纵观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实际,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促进南宁市乡村产业升级发展,是目前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重要关键点。因而,积极培育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推动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而且还对助农增收就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南宁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入研究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本论文主要从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及现存问题、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培育的发展思路以及构想、集群发展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对促进南宁市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本论文通过对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进行集群化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真正实现产业突破,只有通过培育集群,才能实现乡村旅游与区域经济的双赢,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南宁市乡村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南宁市的乡村旅游产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是必要的,而且培育集群是可行的。鉴于南宁市乡村旅游在政府、产业、企业等三个层面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升级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培育产业集群则是最佳的选择路径。此外,南宁市培育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初步具备,走集群化道路大势所趋。(3)提出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思路大致遵循起步阶段、强化阶段、形成阶段等三个发展阶段,按照起步、强化和形成的发展轨迹最终形成乡村旅游集群体系。(4)研究发现南宁市乡村旅游企业总体上呈集聚分布,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可将南宁乡村旅游划分为六大集聚区。鉴于六大乡村旅游集聚区资源禀赋条件和特色不一,分别提出六大集聚区的发展构想。(5)综合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及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特点,探索出全面培育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应举措包括政府、产业和企业等三个层面,从而为加快乡村旅游产业集群跨区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乡村旅游 旅游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培育 南宁市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11-12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研究目的12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2-13
- 一、理论意义12-13
- 二、实践意义13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6
- 一、乡村旅游研究综述13-14
- 二、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14-15
- 三、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15-16
- 四、研究述评16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16-19
- 一、研究内容16-17
-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7-19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9-25
- 第一节 相关概念解析19-20
- 一、乡村旅游19
- 二、乡村旅游集聚区19
- 三、旅游产业集群19-20
- 四、乡村旅游产业集群20
- 第二节 理论基础20-25
- 一、产业集群理论20-22
- 二、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成22
- 三、乡村旅游集群的形成22-25
- 第三章 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25-34
-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25-27
- 一、研究区域范围25
- 二、区位与自然环境25-26
- 三、经济社会条件26-27
- 第二节 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27-31
- 一、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概况27-28
- 二、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类型28-29
- 三、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机遇29-31
- 第三节 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31-34
- 一、政府层面31
- 二、产业层面31-32
- 三、企业层面32-34
- 第四章 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34-40
- 第一节 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必要性34-35
- 一、打造南宁市乡村旅游品牌的发展需要34
- 二、提高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需要34
- 三、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公地悲剧”问题34-35
- 四、推动南宁市乡村旅游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35
- 第二节 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可行性35-40
- 一、区位及交通优势显著35-36
- 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且空间分布相对集中36-37
- 三、旅游产业集群的大环境37-38
- 四、旅游市场需求持续高涨38-39
- 五、企业间合作及创新意识增强39
- 六、政府的扶植39-40
- 第五章 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发展思路及构想40-53
- 第一节 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发展思路40-41
- 一、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增长极的培育40-41
- 二、强化阶段--乡村旅游产业链构建41
- 三、形成阶段--乡村旅游集群体系的形成41
- 第二节 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发展构想41-53
- 一、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划分42-48
- 二、南宁市六大乡村旅游集聚区的发展构想48-53
- 第六章 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对策53-57
- 第一节 政府层面53-54
- 一、紧抓战略机遇,加强乡村旅游统筹规划53
- 二、重点推进“风情村镇”建设,塑造乡村旅游产业新格局53
- 三、建立乡村旅游市场竞合机制,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53-54
- 四、软硬兼施,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建设54
- 第二节 产业层面54-55
- 一、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54
- 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竞争实力54-55
- 三、建立产业集群组织,,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55
- 第三节 企业层面55-57
- 一、提高相关企业的集聚程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55
- 二、强化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双向联系,建立集群关系网络55-56
- 三、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56
- 四、有效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和设施,推进区域布局优化56-57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57-59
- 第一节 主要结论57
- 第二节 论文的创新点57-58
- 第三节 不足之处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66
- 致谢66-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军,刘嗣明;论旅游产业集群的系统架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张建春;;旅游产业集群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3 史文斌;卢新元;张金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年03期
4 史文斌;张金隆;;基于模糊评价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6期
5 夏正超;谢春山;;对旅游产业集群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冯卫红;;国外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7 徐红罡;相阵迎;;珠海旅游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6期
8 张轶慧;梁旭;;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架构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5期
9 相阵迎;徐红罡;;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J];旅游科学;2007年06期
10 郑赤建;李建达;陈宁英;;关于培育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的若干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边艳;;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陈玲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查方勇;郭威;;旅游产业集群:概念、形成条件与效应[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黄光文;刘斌;;推进江西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初探[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5 肖泽平;;山地型地区养生旅游产业集群培育路径探析——以黔江为例[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卞显红;;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及其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杨振之;魏俊杰;;度假地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借鉴[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南;创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内核[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申作平 莫超;复杂网络视角的旅游产业集群思考(下)[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吴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采蓉;培育我省旅游产业集群品牌[N];湖南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程胜利 李峰;麻城发展旅游产业集群路越拓越宽[N];黄冈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丽;我省将培育旅游产业集群[N];贵州日报;2008年
7 肖江 记者 徐行;贵州将打造五大旅游产业集群[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上海商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张建华;构建海南岛国际化旅游产业集群[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任鸣;突破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边界障碍[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董帅奇;学习桂林先进经验 壮大旅游产业集群[N];开封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竞争力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饶品样;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陈苏;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姚云浩;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及创新绩效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IMALI NIRANJALA FERNANDO;创新驱动战略对竞争性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适用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婷;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乐华;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查方勇;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实证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耿巍娜;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刘艳;甘肃省旅游产业集群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毛剑梅;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晓庆;洛阳市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孙金龙;上海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与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付红艳;旅游产业集群构建[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曾庆佳;论旅游产业集群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南宁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