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竞争力研究
【图文】:
图5一1:三大区域各城市200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图5一1(使用了同样的刻度,使三个曲线走势具有可比性),可以很清晰的反映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总体低于珠三角地区,但分布较为平均,地区发展差距较小,而珠三角地区城乡之间两级分化严重,城市之间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2003年三大区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绝对差距,珠三角地区最大,为2.59倍
三大区域4项一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道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改革与城市发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3年02期
2 是丽娜;长江三角洲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马燕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比较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曹光杰;;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探讨[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5 方勇;张二震;;长江三角洲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6 金钟范;;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取向探讨[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姜威;;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经济视角(下);2008年04期
8 许瑞林;;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能源供应安全的思考[J];上海电力;2008年05期
9 蔡安;;搭建新平台 促进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公安道路交通管理论坛》暨《第四次联席会议》在泰州召开[J];道路交通管理;2008年12期
10 李慎中;;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探究区位分析与评价解答模式[J];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俊英;张养梅;张晓春;车慧正;占明锦;马千里;俞向明;;长江三角洲地区背景区域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张强;陈家其;吴宜进;;长江三角洲历史旱涝与古里雅冰芯气候变化遥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郭坤一;于军;方正;赵健康;冯小铭;王润华;张于平;梁晓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曹可强;;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孙顺才;;未来海面变化对加剧长江三角洲地区洪涝灾害影响初步分析[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章波;濮励杰;黄贤金;周青;吕敏眸;李宪文;;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冯亚芬;魏少琴;贾铁飞;;区域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9 许有鹏;于瑞宏;王一秋;罗贤;;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侯翠香;翁爱湘;;长三角地区科技期刊与科技经济发展探析[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改芳;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启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记者 童海华;把国家要求充分落实到地方规划里[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3 张杰邋周建华;退税调整倒逼长三角经济转型[N];中国税务报;2007年
4 记者 唐春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泰州)协议》签署[N];泰州日报;2006年
5 苏佟;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N];中国信息报;2006年
6 宗边诗;强调积极扶持新兴数字创意产业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于德福;多项成果勾画“长三角”[N];中国矿业报;2003年
8 通讯员 苏日鲍 见习记者 范圣楠 李莉 记者 高杰;黄标车从哪条路撤退?[N];中国环境报;2010年
9 记者 周勇刚;长三角欲做亚太地区国际门户[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记者 丰曼;延伸友谊链条 促进共同发展[N];大同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国辉;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新娟;长江三角洲棉业外贸及其影响(1912—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洁;长三角地区化肥投入环境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李广斌;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理论革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崔大树;区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王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区域承载力综合预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丰志勇;基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产业密集区技术扩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淡远鹏;片段化生产、技术扩散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强;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信忠保;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万年以来海面—地面系统模拟试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莹;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综合竞争力与功能定位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赵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国际化进程回顾与比较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5 朱帅;长江三角洲臭氧和气溶胶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成涛林;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付桦;长江三角洲会展业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庆连;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奚永忠;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竞争力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10 牛高华;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耕地非农化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8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1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