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21:51
【摘要】: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某一个主导产业为中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一个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同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成正比例关系。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对河北省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文章对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产业集群的定义界定、主要特征以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的关联性,为廊坊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思路与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在对廊坊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因素和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得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推动廊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廊坊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重点在于廊坊市产业集群的发展评估,其中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本文遵循以下逻辑框架展开:首先确定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评估产业对象,从产业集群程度界定、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发展潜力三个方面评估传统产业集群,从战略匹配程度、产业发展潜力、产业要素禀赋三个方面评估新兴产业集群。并且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PEST、BCG分析确定廊坊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先次序,通过标杆城市研究和行业分析,确定了选择的传统与新兴产业集群的定位。最后,提出了廊坊市传统与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时间计划表,并提出了实施的保障机制设置。 本文根据廊坊市统计年鉴以及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料数据,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全面地对廊坊市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首先,定性的论述了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发展的必要性,另外对廊坊市产业集群的选择和定位以及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评估的部分内容采取了定性分析方法;其次,在对廊坊市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进行评估时,采用了区域基尼系数法和区位商数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采取综合评分的方式对廊坊市产业集群进行评估,可以更加直观的表达本文的核心观点。 本文作为一种尝试,为廊坊市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些科学的依据和有益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图文】:

主要商品,进出口贸易,河北省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一 82002一2007河北省进出口总额30图4一 92001一2007河北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率3,图4一 102007年河北与辽宁GDP与进出口产值322001一007河北省进出口总额情况(亿美元) 0.62.00% 1.50% 1.00%0.50% 0.00%2001-2007河北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率今吐任洲曰吩州叫城泌叶泪,叫胜明卜而礴17%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心口增长率2007年河北与辽宁GDP与进出口产值13387 00500050003乃‘内乙1工1止(亿美元) 8.00%6.00% 14.00%}一2.00%飞0.00%l以‘:!!一0oo姗 1494000000找河北省辽宁省~GDP冲嗜餐淆进出口产值占GDP比重-进出口总额州巍妙增长率河北省进入出贸易的主要产品主要是以钢材、能源产品为主,未来,,高科技产品物流将会增长。图4一n河北省进出口贸易主要商品构成”河北省出口贸易主要商品构成河北省进口贸易主要商品构成5%2%纂23%彩汽车.纺织服装煤绷太阳能晶片瑙钢材翻矿砂.大豆塑料那动植物油第三、廊坊市周边物流产业定位分析天津依托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地的空港定位与国际航运中3。资料来源:河北省统计年鉴。,,同上。,,同上。”资料来源:河北省商务厅网站。62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凯江;;国家产业集群政策错位的根源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2 宋春云;崔登攀;;廊坊市城市经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3 王聪;陈景新;王肖蓉;邓美红;;廊坊市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8期

4 职莉莉;;从意大利中小企业看产业集群[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5 邓刚;;山东省人造板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6 周颖;;发挥图书馆职能作用 提升廊坊文化软实力[J];职业时空;2011年06期

7 陶军;;基于产业集群战略的内蒙古“西部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开发研究;2011年03期

8 梁建荣;;廊坊市城乡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唐艳平;陈永英;彭立娜;;廊坊市休闲度假产业资源现状研究[J];职业时空;2011年07期

10 刘东武;;廊坊市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协调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争进;;从区域经济学看廊坊城市发展[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施泰;鲍涌波;;试论共有土地使用权土地面积分摊方法及其应用——以廊坊市城区为例[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耿江苗;;打造廊坊城市之窗——论廊坊火车站的美化与改造[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4 李毅超;崔健;;以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廊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群[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5 高爱华;;浅谈廊坊外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对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陈蔚镇;;廊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内生型动力与目标优化[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松平;张海霞;李忠芹;;廊坊发展低碳经济的分析及对策[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廊坊市通用机械厂[A];2000年全国包装和食品机械及相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1992年

9 李茜;杜海涛;张素云;;廊坊市夏季干旱的分析与预测[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廊坊市牧达畜禽良种繁育中心[A];2005中国羊业进展——第二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显峰;不信科技换不来[N];科技日报;2005年

2 庞永力 董连辉;廊坊市烈士陵园将迁址重建[N];河北日报;2009年

3 新哲;努力做好嵊州产业集群战略“四篇文章”[N];中国特产报;2009年

4 通讯员 王春良 刘昊林;廊坊市督查组到三河督导工作[N];廊坊日报;2009年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廊坊市第五届委员会任命名单[N];廊坊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马壮 记者 解丽达 孙占稳;北京廊坊周引来一批优质项目[N];河北日报;2010年

7 记者 韩亚娟 通讯员 高长本;河北银行廊坊分行开业[N];廊坊日报;2010年

8 见习记者 覃秘;首开股份斥资4.74亿元廊坊买地[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记者 王泽明 韩亚娟;中共廊坊市委举行四届六次全会[N];廊坊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姜峰 靳博;廊坊:坐着公交上北京[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朱智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王大虎;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王成勇;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田海宽;基于京津走廊经济发展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郭巍;自愿咨询检测对廊坊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影响的随访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7 侯桂红;人民政府时期专区专署制度研究(1949-1966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喜顺;华北平原北部耕作区鸟类群落及其生存制约因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焱;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余贵恒;湖南产业集群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相振谨;济南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浩;金华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凤霞;廊坊市乡村旅游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杰;廊坊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李毅超;廊坊市会展经济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陈健;廊坊会展旅游发展之初探[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健;廊坊市循环经济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杨杰;廊坊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25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25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