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技计划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实证研究
【图文】: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元素组成。在系统动力学中,元素之间的联系或关系可以系(Causal Relationship),正是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系统的功能和行关系分析是本文开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基础。应该说明的是,简单地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定义为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似乎缺证的严谨性,好在系统动力学的目的不在于证明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是设法提供一种协助具,进一步的还有数量化的函数关系,以取代这些“不那么严格”的定性分析。必要时素之间交互影响或进行相关分析,,但统计方法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专用模拟软件 Vensim 建立模型,这一过程是通过图示化的模型建。主要过程包括画出流图、输入参数和建立方程等步骤。在模型的设置与流图的绘制时nsim 主菜单 File 下选择 New Model,打开如图 4.9 所示的窗口。
5.1 地方政府科技计划作用下创新系统结构模型del of local government S&T program under the Innov§5-2 系统数学模型涉及的主要公式用下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数学模型共由 21 个公式组助变量、常量及其他变量以小写字母表示。模型中所.J+DT*(INFLOW.JK-OUTFLOW.JK) (5.1)态变量;输入速率(变化率)输出速率(变化率)间隔(从 J 时刻到 K 时刻)入增长额(C)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24;G32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荔荔;王道平;周超;;综合生态位适宜度在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2 韦桂荪;林成刚;唐津平;;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评价初探[J];大众科技;2011年06期
3 张建升;杨勇;;区域创新的空间邻居效应——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4 尚倩;;区域创新系统中政策动态定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5 崔永华;王冬杰;;区域民生科技创新系统的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6 李石勇;马卫华;蓝满榆;;广东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的联结效应及深化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6期
7 王鹏;;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分析[J];广东科技;2011年11期
8 ;湖南:打造科技“湘军”[J];中国科技奖励;2011年08期
9 王庆金;于庆东;尚昆仑;于龙振;;区域创新体系中行为主体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10 许崇春;;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J];科技成果纵横;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子彪;张爱国;胡宝民;;区域创新系统演化动力模型:创新极间共生关系决定系统演化[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陈德宁;沈玉芳;;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综述[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方勇;王明明;;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第三方评估咨询实施战略研究——以国家文物局为例[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5 郭丕斌;;西部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理飞;袁建辉;;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林学明;席斌;米红;;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结构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洪伟;;从1985-2004期间中国知识转移网络的结构特质看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变[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9 于新凯;胡宝民;李子彪;;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测度[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曹鹏;;中国制造业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晓钟;全市2009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开始申报[N];长治日报;2008年
2 ;我盟四年间承担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9项[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金双根;永康市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N];金华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李慧芬;我市争取科技计划项目资金2300余万元[N];孝感日报;2009年
5 辛和;2009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开始申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通讯员 周颖 记者 孙铁军;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启动[N];连云港日报;2009年
7 小言;西宁下达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8 马润波 周彩云 记者 宋伟;我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开局良好[N];延安日报;2009年
9 记者华谦 实习生孙倩雯;2010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开始申报[N];平顶山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薛秀春;科技计划项目请您提意见[N];中国建设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恒进;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研究——“四三结构”模型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丹宇;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唐厚兴;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溢出机制及溢出效应测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松辉;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的测定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论[D];四川大学;2002年
6 许继琴;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何燕子;基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吕国辉;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曲然;区域创新系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赵付民;机构间网络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万斌;衰落地区产业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2 崔朝晖;RIS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玉刚;河北省科技计划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艳;区域创新系统内部机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崔浩敏;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周鹏;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于洪深;我国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陈祖正;温州市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马鹏龙;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林超;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0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4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