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的基本观点与研究价值: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其区域开发要遵循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原则,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要坚持比较优势思想。为此就要正确分析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综合比较优势,综合考察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各要素禀赋,科学评估比较优势,探讨比较优势的实现机制,归纳出基于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开发战略和模式。 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是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理论建设的需要,是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也是我国目前各地制定文化产业开发战略与规划的需要。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了区域文化产业开发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实践问题。 一、区域文化产业开发与比较优势理论 区域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耦合的结果。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是一种文化活动,更本质地讲,是一种经济活动。区域文化的产业化开发是市场化开发,是协同式开发,是文化项目及衍生产品的系列开发,是多样性开发。从国内外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研究来看,研究领域已经涵盖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多个方面,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应用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显示出了跨学科交叉研究、经济学视角下的研究、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等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研究趋势。 比较优势理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不但成为了解释国际贸易问题的经典理论,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拓展,已经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产业发展等诸多区域经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之一。比较优势理论不仅为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比较优势的理念,即:区域经济发展要坚持比较优势战略,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发展有特色的产业,生产有特色的产品;要善于扬长避短,注重要素禀赋结构的改进与升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领域具有应用的普适性,比较优势原则下的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自觉运用比较优势原则,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战略,才能确定正确的文化对外贸易战略,才能符合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形成机理 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考察区域文化产业开发问题,首先要搞清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提出是本文的基本命题,是指在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特定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较在开发条件、开发规模、开发成本、开发前景和预期上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条件、因素和过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和潜在性四大基本特征。它是一个综合体,是多种要素禀赋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主要有文化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基础、技术模仿与创新、市场与文化需求、制度与体制等五个方面。五大要素分别导致了文化商品生产优势、产业环境优势、技术优势、文化需求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形成,在综合比较优势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各要素禀赋共同构成了区域文化产业资源,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正是区域文化产业资源通过两个过程转化为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的:一是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向文化商品生产优势的转化;二是文化商品生产优势向文化产业开发优势的转化。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是系统的、动态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大小是可以评价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指标体系要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体现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特点。本着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旨在从文化商品生产、产业环境、技术水平、市场潜力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评价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定性分析和定量考察相结合是本指标体系的突出特点。指标体系的权重和比较优势的度量要经过四个环节:定性指标的定量化;所有指标数据的标准化;指标权重的确立;计算选取的比较主体的比较优势度并进行比较。 四、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实现机制 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是潜在优势,是文化产业开发所具备的优势条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才能实现。从文化产业资源的角度,要实现区域文化产业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要注重文化产业资源的创意开发;要保证文化产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是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主体。为此,要强化文化产业人才的开发意识,做出科学的产业人才开发规划;明确创意人才的核心地位,建立创意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产业平台,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流动机制。从技术引进与创新方面,要注重技术的自我创新与引进;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围绕技术平台的产业集聚。利用引导文化消费、培育自有强势品牌、开发本土文化市场等手段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需求优势。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减弱或消除体制性障碍对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发挥的约束。 五、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模式 要素禀赋的特征决定了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初始条件,是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启动点,也决定了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方向。从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系统中的要素禀赋入手,厘清要素禀赋系统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和优势总结和制定了相应的开发战略和模式。一是全面推进开发模式;二是投资技术驱动开发模式;三是特色文化开发模式;四是资源禀赋项目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背景和要素禀赋组合,具有不同的开发战略和开发重点。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模式的提出不仅是对各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实践的总结,更能为开发比较优势相类似的区域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开发思路。 结束语: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问卷调查法;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特点: 1、在国内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中,将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运用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的成果有,但像本文这样系统、深入,且基本可以构成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理论体系的成果,尚属首篇。 第一章本文对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的归纳,是基于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理论之上的。从这个角度提炼归纳出开发模式,视角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3、本文从问题的提出,到五个部分探讨的内容,学理内在逻辑性强。 4、本文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本成果对实践工作具有较直接的借鉴指导作用。 如果沿着本文的研究思路继续研究,还是很有探索空间的,主要表现为“三化”,即:深化资源的评价研究;强化指标的定量研究;细化实证的比较研究。当然,目前从上述三个方面继续研究主要是受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的制约。可以设想,当中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在实践的推动下,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理论探索将更加深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1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洪伟;许月云;许松涛;张红艳;;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贾付春;;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策略选择——基于文化资源富集程度和经济水平两维度的考虑[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0期
3 刘秋琳;刘子凡;刘溢海;;伊川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赵芊;;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框架下豫东梆子前景展望[J];时代漫游;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伟伟;加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修远;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于明;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马佳男;中国“兰西格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张亚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李建柱;基于新经济增长点的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选择[D];浙江大学;2011年
2 詹美燕;地方文化产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从国;基于农村文化消费需求的沈阳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4 罗巍;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资产计量模型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春晓;区域中心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司政;区域文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7 张婧;文化创意产业保障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赵文婧;文化产业视野下哈尔滨冰雪旅游创新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9 胡婷;楚文化视觉艺术形态对区域性服饰设计的启发[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10 齐一放;特色文化产业的县域突围[D];山东大学;2013年
,
本文编号:
2666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6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