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22:01
【摘要】: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逐渐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要使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持续、快速和平稳发展,需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集群战略管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因此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研究探讨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战略管理理论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文围绕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与战略管理这一主题,从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出发,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思想,按照集群基于主导优势构筑核心能力和发展综合优势的战略思路研究集群综合优势理论框架和方法策略。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对国内外集群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与评述,并系统分析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对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等典型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归纳有关集群发展经验与启示。 在对集群相关概念辨析基础上,界定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并刻画其特征,基于不同标准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类型进行划分;运用复杂系统和生命周期理论揭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演化规律;分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特征和产生条件,并分别从区域和全球视角阐述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及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规律。 提出并界定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主导优势、核心能力和综合优势的概念,分析集群综合优势的基本特征,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思想,从集群发展和战略管理视角以及多因素协同作用的战略高度,创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理论框架,给出集群综合优势战略管理模型;基于集群主导优势新视角揭示集群核心能力的形成机理,设计集群主导优势的确定方法和集群核心能力形成途径,分析集群核心能力和综合优势发展和演化规律,刻画“主导优势→核心能力→综合优势”的集群综合优势形成和发展过程,给出集群综合优势战略路径的设计与选择方法。 在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内外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从集群内部资源与条件、集群发展水平、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集群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构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设计集群综合优势评价方法,运用BP神经网络设计集群综合优势的智能化评价方法,并选择部分国家级高新区为样本进行集群综合优势的BP网络训练,给出集群综合优势评价体系的应用策略。 基于集群综合优势理论观点和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提出并构建现代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基本模式(原型结构),参考部分国家统计指标和量化标准设计现代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建设的基本标准;结合集群综合优势评价指标,设计集群高新技术优势企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给出其选择策略;从集群综合优势发展角度,提出集群区域化和全球化策略;基于集群政策的功能和设计原则构建其政策体系。 最后,本文运用集群综合优势理论和方法,对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进行综合优势的实证研究。对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对哈尔滨高新区集群进行综合优势的因素分析和评价,并分析和设计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集群基于主导优势构筑核心能力和发展综合优势的思路,给出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分析、集群综合优势理论与方法设计及其实证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不断提高集群战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方法策略支持。
【图文】:

网络结构图,网络结构,为学,隐含层


其它(1)1.04()(1)()()0.7()1.05()( 1)SSEkSSEkSSEkSSEkηkηkηkη k+>+< + =()(1,,)1'2SSEyylmmlll= ∑ ==,η 为学习速率,k 为训练次数,SSE 为误差平方和,ly 为第出值也即真实值,'ly 为网络训练后ly 的实际输出值,m 为学P 网络的训练 本文采用一个具有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络具有 9 个输入节点和 1 个输出节点,如图 4-2 所示x1x输入层 隐含层 输出层

误差曲线,网络训练,误差曲线,连接权值


- 90 -图 4-3 BP 网络训练误差曲线Figure 4-3 Training error curve of BP network网络在训练了 10 次之后达到期望误差 0.001,训练停止。经训练好的 BP 神经网络的隐含层和输入层的连接权值1ijw 的权值(81 个)为:11,1w =-0.0000,11,2w =-0.0000,,11,3w =0.0000,11,4w =-0.0000,11,5w =0.0146,……,11,9w =-0.3170,12,1w =-0.0001,……,16,1w =0.0001,……,16,5w =-0.0128,……,19,1w =-0.0001,……,19,7w =-0.0075,19,8w =0.0595,19,9w =-0.3127。隐含层和输出层的连接权值2iw (9 个)为:21w =0.7935,22w =0.7235,23w =0.5972,24w =-0.5935,25w =0.8593,26w =0.4188,27w =-0.9676,28w =0.4812,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76.4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雷虹;原梅生;;演化视角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制度解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武建龙;企业综合优势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秀彬;科技创新集群的系统科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许静;约束结构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8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88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