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5:16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区域性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区域范围内政府间的合作与竞争规模日益加大。伴随着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这种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阻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可见,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与否,不仅仅关系到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合作与良性互动的实现,影响着地区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决定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目前,京津冀作为国内三大都市圈之一,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对中国未来区域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反映出当前基础教育这一基本公共服务在京津冀区域内存在的非均等化问题,并通过统计数据的收集进行量化分析,寻找区域内不同地区间存在非均等化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及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力求对京津冀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政策建议。
【图文】:

教育事业费,京津冀,天津市,年鉴


,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等等36,,但与北京市、天津市省现阶段的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部分地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各学校的素缓慢;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城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差距概览过对京津冀三个地区的概况及各自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的概述,可以看出京、天津以及河北之间在基本教育服务领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存在着务非均等化的问题。三个地区间的非均等化程度可以通过人均教育事业费通中学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各地区普通小学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三个主教育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来衡量,具体表现如下:

普通中学,教师,变化趋势,教育资源


图 3.2 各地区普通中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变化趋势图(2000-201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通中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是由任职教师数除以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得标可以衡量出人均占有教育资源的情况。如图 3.2 所示,虽然自 2000 年以三个地区的普通中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但与全国水之甚远,京津冀三个地区间的差距一直存在,北京市人均占有教育资源津市、河北省。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10 年北京市普通中学每百名学生数为 9.81 人, 天津市为 9.88 人,河北省为 7.47 人。由此可见,就目前而中学的资源占有量来看,北京、天津、河北所拥有的教师数量与全国水平相个低水平,且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均等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吕炜;单双;;政府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9年03期

3 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4 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5 李晋中;;对制约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的分析[J];财政研究;2008年01期

6 宋文昌;;财政分权、财政支出结构与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9年03期

7 刘成奎;王朝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1年08期

8 杜育红;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9 牟发兵;;二元财政结构改革的路径选择[J];红旗文稿;2005年04期

10 温习勇;影响我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原因与矫治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 丁元竹;[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2 本期嘉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刘尚希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常修泽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丁元竹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宋广玉;[N];南京日报;2007年

3 常修泽;[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晓;三大经济圈城市化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9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89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