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韩日FTA的可行性与构想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7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雷;权威;;新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1年28期
2 赵丙奇;李玉举;;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贸易策略[J];改革;2006年11期
3 卢欣;;印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朱嘉;;加快新疆石河子-沙湾-玛纳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11年08期
5 张宏权;邹娜;信雪爽;;区域经济一体化利益分配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24期
6 段娜;;通过创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7 杨芳;王学定;宋华龙;;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甘肃省酒泉、嘉峪关区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8 袁立;;浅谈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J];珠江水运;2010年06期
9 赖明勇;;“十二五”期间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议[J];经济界;2011年03期
10 刘小军;涂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创新环境——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天津的发展思路[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自然资源合理使用与补偿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Ulrich Volz;;全球失衡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邓峰;;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劳务合作中的劳动维权路径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洪泓;;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保障与外来人员劳务合法权益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刘新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几个概念与原则[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文魁;;世界城市的地缘基础——华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易凌;林建原;;如何突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性障碍——基于长三角区域法规政策差异冲突的调查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滕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平海;;关于关天经济区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以泛蔡家坡地区一体化发展为例[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滕丽;;经济一体化区域的增长溢出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荣焕 韩国;我见识了中韩文化的差异[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2 ;中韩经济贸易合作前景广阔[N];国际商报;2005年
3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陈建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迈上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4 记者 路英香 通讯员 王连生;郭庚茂寄语中韩21世纪新村小学[N];河南日报;2009年
5 记者 陈文喜;“东盟加三”力扫阴霾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速[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6 记者 胡馨婷;文化为媒再续中韩“姻缘”[N];嘉兴日报;2009年
7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毛艳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石是有效的协调机制[N];南方日报;2009年
8 记者 谭晶晶;李长春会见出席“中韩媒体高层对话”的韩方代表[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钱国柱;LG杯中韩对抗愈演愈烈[N];围棋报;2009年
10 ;辽宁加快建设高速公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恩U,
本文编号:2694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9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