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信息技术、网络效应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5:00
【摘要】:本论文试图突破以往的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方法,以信息技术主要经济特征网络效应为出发点,从专业化分工演进视角探索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作用机制,同时应用前沿计量方法,对我国空间和产业层面信息技术及其网络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论文包括理论和实证研究两部分,其中理论研究从如下两点展开:(1)信息技术网络效应特征分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了信息传递和交易效率,网络的开放性和双向交互性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联动和共享。信息技术网络化为经济活动网络化搭建实现载体,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和企业内部网,将企业间以及企业和社会生活、世界经济等多方面紧密联结起来,不仅具有实际的物理互联网络,更重要的是将建立在信息技术网络基础之上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经济联结性意义——网络效应特征,这是信息技术发挥效应的核心,因此本文首先重点对信息技术的经济特征进行深入研究。(2)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信息技术通过内生技术进步、技术溢出、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演化间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作用机制的本质是分工与专业化,同时这也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源头,用分工和专业化理论可以综合分析生产与消费决策,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对经济内生增长的影响与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工具,实现这一过程的理论模型构建,证明:具有网络效应特性的信息技术演进是社会分工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伴随着信息流动加速促进了知识溢出、技术进步内生,并有效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内生促进个人专业化和社会分工水平提高,改变传统资源配置方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投入外生增长方式向专业化和分工深化效率内生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实证研究从分工、空间和产业视角,分别采用面板模型、空间常系数模型、空间变系数模型、投入产出法及菲德模型,实证检验信息技术及其网络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验证如下假说:假说1:在分工网络效应促进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信息化发展会带来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假说2: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区域间构成网络化的空间经济结构,地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相互促进,使得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信息技术及其空间网络效应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假说3:信息技术及其空间网络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不仅体现出空间上的相互依赖性,而且信息技术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由于各省之间经济、自然资源、人文、地理等差异,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假说4:信息产业是感应度与带动度都很高的产业,通过产业间投入产出网络体系,对其它产业产生促进、带动和溢出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论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和观点有以下几点:(1)信息技术既具有技术进步的技术特征,又具有通用目的技术、准公共物品和网络效应的独特经济特征。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促进了经济组织结构的创新,这种创新的实质是分工的演进提升了人们的专业化水平及新专业化的出现,构成了分工形式的新发展。专业化和分工深化依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方向,基于信息技术的分工网络及其效应是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核心源头,影响其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为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固定学习和进入成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产品网络规模、协调可靠性和相关产品服务的交易效率。(2)基于最终品以及迂回生产最终品所需的工业中间产品、信息中间产品、信息设备的交易费用以及学习成本参数与分工经济之间的超边际模型,把生产者—消费者的专业化水平、信息技术作为新要素与传统要素匹配综合作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与交易过程内生,可以较好地解释信息技术进步、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和设备内生的微观机理和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3)基于分工视角,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机制为:信息技术既可形成生产性产业又可形成交易性产业,信息技术及其相关制造业作为生产性产业内生出现,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促进作用。更广泛而深刻的作用体现在信息技术作为交易性产品进入有效率的迂回分工结构中促使分工扩展和深化,形成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化和工业化交织构成新型分工网络,随之劳动力、投资、国际贸易、资源等相关结构发生间接变化,从而引起产业结构改变和优化。同时,信息技术分工网络动态自我演进,产生报酬递增,促进经济持续增长。(4)空间视角下信息技术网络效应,体现为信息技术通过自身技术和经济网络的溢出效应,以及区域邻居的经济增长产生溢出效应,对自身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产业网络效应,体现为信息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不断创新和扩散、发展与融合,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产生与演化,信息产业通过产业投入产出网络结构体系,对其它产业产生促进、带动和溢出效应。(5)实证研究表明文中的理论假说都得到了验证,我国信息技术分工网络效应和信息产业网络效应显著,且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重要性日趋增加,但是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信息制造业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以及信息服务业发展方面进行提升和进一步创新;信息技术的空间网络效应的实现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实现,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显著,但是信息技术空间网络效应自身的作用还不显著,说明信息技术在我国还处在广泛应用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扩散。
【图文】:

绪论,章节,技术路线,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逡逑图1-1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逡逑综合上述分析,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分为如下章节:逡逑第一章:绪论。本章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影响作逡逑

经济增长因素,技术进步,作用机制,制度


逦!逡逑图2-2经济增长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逡逑图2-2虚线框中,以分工为核心通过技术进步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制度因逡逑素中通过交易效率带来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是本文重点关注的逡逑两个部分。逡逑第一部分,以分工为核心通过技术进步和专业化人力资木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作逡逑用机制。陶军锋(2003)提出了“收益递增源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是劳动分工的逡逑结果”,并以分工为主线,建立了一个分工、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和收益递增的分析框逡逑架;提出分工是报酬递增的根源和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决定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其中逡逑的作用机制为:分工通过对各类经济主体人力资本如教育的投入、以及通过干中学和逡逑研究部门的投入共同进行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并通过技术扩散形成逡逑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新工业组织以及对现有产品质量的提高,构成递增收益的逡逑来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汉荣;余健仪;;后危机时代国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6期

2 易明;李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3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杨京英;熊友达;;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比较——《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系列报告之一[J];中国信息界;2011年08期

4 王念新;仲伟俊;梅姝娥;;信息技术战略价值及实现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5 谢康;肖静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一个理论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雷小清;;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业“成本病”的影响研究——基于OECD国家生产率的增长核算分析[J];财经论丛;2011年04期

7 柴文义;黄健青;黄子龙;;国内外ICT指标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1年12期

8 何一鸣;;信息产业、交易成本与经济绩效——来自广东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1年02期

9 曾楚宏;王斌;;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观点比较与研究展望[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10 陈亮;李杰伟;徐长生;;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数据分析[J];管理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符安平;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恒毅;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才明;信息技术经济学框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施莉;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中国IT经济价值量化测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俞立平;地区信息资源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保臣;信息本质及信息经济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2 陈宁化;分工同区域经济增长和空间结构的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崔永涛;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9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99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