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都市圈空间整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7:29
【摘要】: 在信息化、市场化、区域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可以看出,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近而能极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然而,要达到此目标,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空间优化整合的优劣。因此,强化同一地理单元区域内空间优化整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选择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区的徐州都市圈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空间优化整合,促进经济“低谷”区的迅速崛起,逐步缩小与其余发达区域的差距,增强区域整体实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一体化发展。为此,对区域的空间整合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 首先,提出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思路框架等有关论文设计的相关内容,然后介绍整合发展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接着,对支撑论文空间整合的相关理论,比如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其次,详细分析研究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认为空间整合发展既有区位、资源、经济互补和比较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区域整体实力落后、经济结构层次低,以及行政区经济障碍等诸多问题。 再次,提出研究区域空间整合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并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同空间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空间整合模式,并重点对空间整合发展的构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最后,提出了研究区域空间整合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完善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有序流动;打破行政区分割的局面,成立跨省区的机构强化区域间的协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区域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整合区域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方面。
【图文】:
“点——轴”系统理论是关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组织) 的理论之一,是生产力布局、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理论模式。图3-1 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44]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理学家陆大道以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点——轴系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模型。他认为点轴理论开发式增长极理论的延伸,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国家和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这里的“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点——轴”必然发展到“点——轴——集聚区”。“点——轴”开发有利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便捷的联系,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地区间、城市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形成有机的地域经济网络。3.2.4双核结构理论[48-49]双核结构理论是陆玉麒在分析皖赣长江沿岸地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双核结构中的双核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两个端点城市之间的关系是广义的港城关系。后来港口城市拓宽至边境城市、边界城市。从港城关系角度看,双核型空间结构是图3-1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图[47]
更大、区域效应更为强烈的广义港城空间结构关系。从形成机理上看,双核结构模式所揭示的区域中两个不同功能城市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从作用机制看,双核型空间结构应当是区域发展中的一种比较有效的空间结构形式(见图3-2)。图3-2双核结构的空间耦合示意图[50]4研究区空间整合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4.1空间整合发展的有利条件4.1.1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徐州都市圈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不仅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独特区位优势(见图4-1)。而且地处淮海经济区的核心位置,以及华东与华北、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结合部。处在我国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的接合部。融南汇北、沟通东西,宏观区位较为优越。图4-1徐州都市圈的区位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图文】:
“点——轴”系统理论是关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组织) 的理论之一,是生产力布局、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理论模式。图3-1 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44]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理学家陆大道以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点——轴系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模型。他认为点轴理论开发式增长极理论的延伸,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国家和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这里的“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点——轴”必然发展到“点——轴——集聚区”。“点——轴”开发有利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便捷的联系,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地区间、城市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形成有机的地域经济网络。3.2.4双核结构理论[48-49]双核结构理论是陆玉麒在分析皖赣长江沿岸地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双核结构中的双核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两个端点城市之间的关系是广义的港城关系。后来港口城市拓宽至边境城市、边界城市。从港城关系角度看,双核型空间结构是图3-1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图[47]
更大、区域效应更为强烈的广义港城空间结构关系。从形成机理上看,双核结构模式所揭示的区域中两个不同功能城市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从作用机制看,双核型空间结构应当是区域发展中的一种比较有效的空间结构形式(见图3-2)。图3-2双核结构的空间耦合示意图[50]4研究区空间整合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4.1空间整合发展的有利条件4.1.1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徐州都市圈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不仅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独特区位优势(见图4-1)。而且地处淮海经济区的核心位置,以及华东与华北、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结合部。处在我国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的接合部。融南汇北、沟通东西,宏观区位较为优越。图4-1徐州都市圈的区位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成文;跨国企业战略联盟中的文化整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2 何庆明;;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整合机理与模式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庞华;何庆明;;并购双方企业关系资本的整合管理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赖妍;;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文化整合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12期
5 于立;张海梅;;物流园区的客户资源整合分析[J];现代情报;2007年01期
6 耿勇;鞠颂东;陈娅娜;;基于物流网络理念的铁路货运站整合[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年09期
7 刘丹鹤;杨舰;;区域科技投入指南与科技资源整合机制——以北京市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S1期
8 郦瞻;甘红云;;基于市场营销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双语教学之整合问题探索[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3期
9 蒋衔武;班镭
本文编号:2701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0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