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偏最小二乘的武汉城市圈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18:13
【摘要】:随着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提出,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已广受学术界和政府关注,成为加快湖北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学习前人分析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选取2001年至2006年京津塘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武汉城市圈共计3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从时序上经济指标变化和梯状层次结构两个角度分析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状况。 首先通过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算法原理及其辅助分析,得到各城市圈内城市在几个重要经济指标上的发展速度比较,以及对推动各地区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重点将武汉城市圈与其他三个城市圈对比,得到在时序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对武汉市影响在增大,鄂州具有地理位置潜在优势,黄石具有一定的工业优势,农业和旅游业是黄冈、孝感、咸宁的主要优势产业,但总体发展速度慢的特点。 其次使用聚类分析算法,以六年来平均经济综合竞争实力为指标,将所有城市分为4个层次,得到武汉城市圈在行政上虽已形成,但经济功能不强,对周边城市带动较弱,并没有形成核心城市带动发展中城市,发展中城市带动落后城市的城市圈发展模式,且阶梯结构断层,内部差距大的结论。 最后指出武汉城市圈存在问题,提出核心城市加大发挥龙头作用、卫星城市增强接受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设定正确的产业定位、与临近城市圈共同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
【图文】:

示意图,原理,示意图,主成分


剔除这些多重相关信息,排除无解释意义噪声的干扰综合变量,因而能够克服变量的多重相关性对系统建模小二乘回归的最终模型内虽然新变量的个数少,但包含。小二乘回归模型内每一个主成分的含义容易被解释。各因此根据权重大小可以解释主成分代表的含义。小二乘回归图形观察功能强大。偏最小二乘回归使用量代替原始变量,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数据信息的同时实在二维平面上观察多维数据的性质,也有利于分析和应计算法的关系

解释图,含义,因变量,生产总值


c 值为横坐标、2c 值为纵坐标作图2。首先观察1c 轴,三个因变量在转轴1c 上都为正值,其中1y 和3y 的1c 值大于0.5,这说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两个因变量对第一成分1u 影响较大,,且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与这三个因变量正相关,1u 值大代表城市综合竞争实力越大。再观察2c 轴,对第二成分2u 影响较大的因变量为2y 和3y ,其中2u 值大说明该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对综合竞争实力影响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O241.5;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欣艳;高敏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2006年区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0期

2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比较研究(下)[J];长江论坛;2005年06期

3 曾涤;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上)[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曾涤;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下)[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倪外;李娟文;吴丽;;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内部差异的量化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周玲强;长江三角洲国际性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年02期

7 王成军,黄宝东;发挥区位优势 繁荣舟山经济[J];经济师;2002年01期

8 高晓倩,纪成君;我国三大都市圈优势对比分析[J];经济师;2005年04期

9 雷青青;;武汉城市圈与三大城市圈的比较及借鉴——基于财税视角[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项光勤;世界城市圈理论及其实践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全超;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凡蓉蓉;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1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01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