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7 20:30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中日韩三国不仅地理上是近邻,语言文化相近,经济上还有很强的互补性。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三国间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促进区域内多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另外,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尝试。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鲜有成功的例子。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新的思路。而发展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能是一个较佳选择。 本文主要限定于从货物贸易的视角来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前景进行探讨。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从贸易的角度看,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如何,它们各自的贸易优势何在;2、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对中国的经贸有何影响,对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有何影响;3、对中国而言,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不是一个较佳的选择;4、中国在未来自由贸易区内如何进行政策协调和调整,即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外贸政策和产业政策。 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现实基础上,本文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论文的可能贡献和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章构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关税同盟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理论、自由贸易区的一国与两国模型的福利分析理论。 第三章探讨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现实基础。本文分别从经济开放度、三国在世界贸易和区内贸易中的比重、三国间的贸易强度、相互间的贸易合作关系和投资合作关系等方面着手,利用三国近20年来的原始贸易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计算,归纳出了中日韩三国贸易格局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对三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作出了具体的证明。 第四章在介绍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机理的基础上,分别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实证工具,利用中日韩三国1980-2002年间的贸易数据,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三位数的基础上,对各国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以及产业内贸易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测算和解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其中,日本是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具有一定的资金及技术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75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俊芳;;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国际论坛;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宏玲;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推进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陈晓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环境[D];青岛大学;2007年

3 何谦;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日韩经贸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建立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姜萌;韩国欧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孟芸;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崔昒晚;建立韩中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韩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裴小倩;中国—澳大利亚建立FTA的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冯丽;基于双边FTA视角的中国与挪威水产品贸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那丽媛;试析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我国汽车业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洪亮;浅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构想[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朱瑛瑛;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因素分析及模式设想[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1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01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