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04:46
【摘要】:自1998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专科学校自主申办,教育部批准升格的本科院校。由于此类院校大都在办学定位上为“应用型”,因此,通常称之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种全新类型的高等教育,作为“新大学”,它的出现和发展也不过短短的12年历史。此类院校究竟如何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截止2009年共240所“新大学”乃至高等教育界非常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围绕“新大学”如何界定、“新大学”产生和崛起的原因、“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内涵和特征、发展良好的“新大学”所具备的特征等问题,通过文献分析、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中国“新大学”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框架。 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能型教师”等一系列指称模糊、内涵混乱的概念。并把“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或曰新大学)界定为:1998年至今,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设置的,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新型的院校。这些升格的本科院校主要由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学校升格、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以及前两种合并升格等三种类型。 如此定义“新大学”基于三点考虑:其一,1998年,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开始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教育运动,而不是试验;其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经过教育部正式批准,并获得“准入资格”的本科大学;其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区域,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区别于传统精英教育大学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 然后,从与英国新大学及美国赠地学院的比较,以及对合肥学院、行知联盟的个案分析中得出:其一,“新大学”与英国新大学及美国赠地学院的共同特点是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背景下生发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其办学主体都是城市,服务面向都是地方,人才培养规格都是应用型。但是,中国“新大学”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在政府政策导向下“自上而下”设置,是对原有较低层次教育资源的提升,因而,中国“新大学”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先天具有了在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排异反映”。 其二,建立应用型高校联盟是应用型高校走出暂时困境的有效战略,联盟的生命力取决于政府政策层面上的支持;“新大学”应走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之路;“新大学”区别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的根本所在是改变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课程建设应以模块化为目标;“新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真正的“新大学”还要求办学定位地方化,培养目标应用型,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组织模块化等等。 本研究还采用自编“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状况调查问卷”,选取120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负责人实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展良好的“新大学”具备的主要特点是:(1)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2)服务面向定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3)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发展适度;(4)人才培养定位和方案、课程结构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应用型”这一类型上的差异。研究还显示,发展良好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这些支持既有宏观政策层面上的,也有具体人才培养策略上的。 最后,本研究提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策略框架,并将此归纳为宏观战略、中观方略、微观策略三个层面。宏观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中观策略层面包括内涵式发展方略和生态学发展方略;微观策略层面是由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与体制、社会支持等七个方面共同构成。“新大学”应坚持对外“联盟”,对内推进管理机构“扁平化”,藉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加强专业的柔性机制,减少核心课程设置;增加课程教学的“职业元素”,采取模块化教学;扩大“双能型”教师队伍比例。
【图文】:

招生分数,拉分


图5一3 就业率在省教育厅公布数据连续三年名列前列 (加09 年为8 月底)(一) 调整结构, 准确定位大众化让高等教育由原本的单一结构, 变成了多元复杂结构,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的主要特征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庞大体系之中,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从 / 外延式 0 的转变为 / 内涵式 0的发展, 必须要清除精英教育背景下的沉菏 , 从师资结构 (包括教师

就业率,数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众化高等教育


图5一2 文科理科招生分数线比省拉分数线逐年提高10 0 r 9 6. 5 7 9 6 .6 3 9 6 . 7 1 9 6 . 179 0 卜 .. . . . . . . . . . . . . . 目口 .. . . . .R O 卜 . . . . . . . . . . . . 口口. . . . . . . .代 07 卜 .. . . . 口口. . . . . . . . .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 . . . . . . . 口. . .O 一 . . . . . . . . . . . . . . . . . . . 翻 . . . . . . . . . . . .言 1 ...1. 1 曰. . 1 . 日. 曰 . . . ." 5 0 卜 . . . . . . . . . . .. . . 口 . . . . .0 . . .. . . . . . . 日 . . 日 . . . .. . . . . . . . 1. . . . . 口璧04 } .. . . 困. 1. . . ..中 . . . . . .. . . . . . . . . . . .. .. 困. . . . . . .. .. . . . . .声 3 0 卜 . . 曰. . . . . . 日. . . 二. . . . . . . .卜~ -声. 了 . . . . . . . . . . . . 曰 . . . . . . .. 口 曰 . . . . . . . . . .20 卜 . . . . . . . . . . . . . 日. . . . . . . . . .:.r . , ,,20 0 6 2 00 7 2 ()0 8 2 ()09Y e ar S图5一3 就业率在省教育厅公布数据连续三年名列前列 (加09 年为8 月底)(一) 调整结构, 准确定位大众化让高等教育由原本的单一结构, 变成了多元复杂结构,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特征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庞大体系之中,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从 / 外延式 0 的发展转变为 / 内涵式 0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维才;近代英国城市学院和美国赠地学院发展障碍与对策的比较[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陈剑涛;战略联盟的稳定与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3 杨黎明;十九世纪英国“新大学运动”对中国大学改革的启示[J];沧桑;2005年Z1期

4 马树杉;应用型本科教育:地方本科院校在21世纪的新任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黄鸿鸿;;与地区社会经济依存共生——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基本取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柳友荣;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4期

7 陈发美,吴福光;十九世纪英国“新大学运动”及启示[J];高教探索;2001年04期

8 叶优丹;魏嵘;;新办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年04期

9 李枭鹰;;系统科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强国[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6期

10 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侯翠环;英国新大学运动及其历史意义[D];河北大学;2005年

2 黄惠霖;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叶优丹;新办本科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4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04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