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扩权强县背景下的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01:07
【摘要】: 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发展近20年后,正开始向县域经济方面侧重和转换。最近,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提出“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后,县域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最好时机。2002年起,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吉林、湖北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发展县域经济,许多省、区、市还制定了有关县域经济的政策,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从各地的改革情况看,多数地方把地级市的一些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海南省出于土地面积和人口较少的因素,已经完全实行了“县市分治”,市只管理城市本身,县则由省直接管理。重庆直辖后,也完全过渡到直管区、县。目前各地实施的强县扩权,目的是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把部分权限下放给县,以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动扩权县(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快成一批经济活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素质高、带动作用大的县(市),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县(市)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环节。 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深化改革,将给县域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也应看到,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个方面进行多层次和系列的配套协调及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 本文首先论述了县级政权的历史沿革及其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重对县域经济这一新的概念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了县域经济的概念、内涵,特征等。结合各地的实践,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一些成功的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方向选择,即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按经济区域组织经济工作。同时,县域经济发展一定要突出特色,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尽快缩短城乡差距,工农差别,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组织者,要顺应大势的变化,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要对县的历史、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按经济区与按行政区组织经济工作、区域经济联合与合作、非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策略、我国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地方政府在“体制突破”发展县域经济方面的探索、吉林省扩权强县的具体实践。等等。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找到一条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的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127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鼎良;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俏娴;东莞市简政强镇改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1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1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b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