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论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28 14:22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一方面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又在破坏着生态环境,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清晰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标志着人类就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矛盾日益突出。1992年,中国政府出席了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向国际社会表明了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即中国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丘陵在我国分布很广,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丘陵约有1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主要的丘陵地区有江南丘陵、闽浙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丘陵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境和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该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川丘区是四川四大类型区(平原、丘陵、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数量最多,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四川丘陵地区68个县(市、区)幅员面积占全省18.2%;人口占59%,耕地面积占57.6%;从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看,丘陵地区在四川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丘陵地区地处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带,是四川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丘陵地区由于资源约束严峻,人口负荷沉重,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数还没有摆脱“农业大区、工业弱区、财政穷区”的困境。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特殊困难,发展相对滞后。加快丘陵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推进四川的工业化、城镇化步和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对四川丘陵地区经济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丘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论文力求从客观实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在丘区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城镇体系建设、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为丘陵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具体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127
【图文】:

分布图,分布图,翠屏区,江安县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乐乐山市市五通桥区、键为县、井研县县南南充市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西西充县、间中县县眉眉山市市仁寿县、丹棱县、青神县县宜宜宾市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县广广安市市武胜县、广安区、岳池县、邻水县、华鉴市市达达州市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县巴巴中市市巴州区、平昌县县资资中市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市雅雅安市市名山县县

丘区,产业结构,比重


图2一1丘区产业结构正如图表所显示的,丘区三次产业的变动趋势符合库兹涅茨法则: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从图标中不难看出,农业总产值的绝对量是在不断的上升,但是在国名经济中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丘区工业产值在国名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35.1%到2005年的38.3%。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林育;四川盆地丘陵区降雨侵蚀与输沙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

2 银元;四川丘陵地区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3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3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