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同演化时空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09:09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国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把握其城镇化发展规律对于统筹谋划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城镇化扩张指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其上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城镇化耦合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耦合协调性差异特征依然存在,其上游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波动最剧烈。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人口-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普遍滞后于"空间-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过程,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产业城镇化的协调性有待优化。在空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人口-产业"城镇化、"人口-空间"城镇化和"空间-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存在空间分异现象,总体呈东高西低态势。
【图文】:

长江经济带,区位,范围,耦合度


嶝|JDPSE为地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GDP为地区生产总值。2.2.2城镇化时空耦合模型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模型[33]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口、空间和产业城镇化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和时空耦合演化程度。耦合度是指几个要素间存在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强弱程度,是对系统是否有序协同的一种度量。耦合度越大,意味着要素间的关系越稳定;反之,则越缺乏稳定性[34]。参照已有研究方法[35~40],构建其耦合度模型,表达式为:C=3£·UP£UL£UE(UP+UL+UE)313(1)图1长江经济带范围与所处区位Fig.1ScopeandLocationofYangtzeRiverEconomicBelt表1分项指标定义Tab.1DefinitionofSub-index指标计算模型人口城镇化UPPUP土地城镇化ULLBLT经济城镇化UEGDPSEGDP716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5卷

人口城镇化,经济带,进程,自治区


08年44.910.6789.2346.611.5992.7046.990.3889.272009年44.300.7190.9150.211.6692.9948.340.4089.672010年48.690.7690.7858.601.7693.2649.950.4289.902011年50.290.8192.7259.661.8393.3351.270.4589.962012年51.830.8590.8760.851.9093.3752.570.4789.922013年53.020.9092.1861.811.9893.6753.730.5089.99年增速1.380.0350.562.240.0820.371.250.0190.36注:东部沿海地区*只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和桂11个省市自治区;中国*:由于港澳台地区相关数据的缺失,本文中国的研究数据仅为大陆地区.图2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中国和世界人口城镇化演变进程Fig.2EvolutionProcessofPopulationUrbanizationofYangtzeRiverEconomicBelt,CoastalProvincesofChina,theChinaandtheWorldDuring2000 2013718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5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天;焦华富;;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5期

2 陈明星;;城市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学问题[J];地理研究;2015年04期

3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J];地理研究;2015年03期

4 潘爱民;刘友金;;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程度及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5期

5 周才云;张毓卿;;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因、困境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3期

6 刘世薇;张平宇;李静;;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地理研究;2013年11期

7 王亚力;彭保发;熊建新;王青;;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1期

8 魏冶;修春亮;孙平军;;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地理研究;2013年09期

9 胡喜生;洪伟;吴承祯;;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10期

10 孙东琪;张京祥;张明斗;于正松;胡毅;周亮;;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龙;孙慧;;新疆城镇化的时空特征与动力因素研究——基于核密度与分位数模型的实证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2 赵敏;程维明;刘樯漪;王楠;;基于多尺度单元的城市化水平时空测度——以中国环渤海地区为例(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6年05期

3 张甜;王仰麟;刘焱序;赵明月;;多重演化动力机制下的空心村整治经济保障体系探究[J];资源科学;2016年05期

4 张宇;曹卫东;梁双波;胡燕燕;;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同演化时空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年05期

5 李杰;崔许锋;;山地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非均衡性与时空分异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04期

6 王曼曼;吴秀芹;吴斌;张宇清;董贵华;;盐池北部风沙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8期

7 邱世鑫;茆农非;;村居双拉力模型:中原纯农区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以PZ社区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6年04期

8 Guofeng WANG;Yu LU;Jiancheng CHEN;;Efficiency of Land Utilizationand Urbanization Progress of China[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年04期

9 王兴杰;;中国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相对效率评价[J];生态经济;2016年04期

10 高涛涛;张仲伍;任秀芳;王东华;史雅洁;;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以山西省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超;;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及用水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14年12期

2 胡序威;;应厘清与城镇化有关的各种地域空间概念[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11期

3 李志刚;吴缚龙;肖扬;;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广州新移民居住分异研究[J];地理研究;2014年11期

4 方创琳;;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J];地理学报;2014年08期

5 郭华东;;大数据 大科学 大发现——大数据与科学发现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年04期

6 刘春腊;刘卫东;陆大道;;生态补偿的地理学特征及内涵研究[J];地理研究;2014年05期

7 叶尔肯.吾扎提;刘慧;刘卫东;;1992-2011年哈萨克斯坦城镇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2期

8 李永乐;舒帮荣;吴群;;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9 刘贤赵;王渊;张勇;田艳林;王春芝;王志强;;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6期

10 王桂新;;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J];人口研究;201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靖,谷人旭;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2 徐长乐;殷为华;;推进“长江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统筹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1期

3 张明修;;壮大“长江经济带” 促进湖北振兴崛起[J];世纪行;2005年04期

4 杨洁;张霄飞;;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富有活力的长江经济带[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7期

5 王茂林;;聚焦长江经济带[J];中国报道;2006年11期

6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把赤壁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J];政策;2010年02期

8 阿达;;重庆:长江的崛起之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Z3期

9 戴雄武;蔡述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密集产业区的构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柯有美;;长江经济带的建“带”之管窥[J];理论月刊;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以三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3 金学洙;;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长江经济带——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致辞[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4 杨泰波;;深化协作 共创未来——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5 郑柏林;;充分发挥金融作用 支持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6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顾传训;;发展与繁荣:走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8 雷亨顺;;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9 张学恕;;迈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10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涛;长江经济带石化产能占全国一半[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记者 梅云雄;加快沿江开发 打造长江经济带[N];三峡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杨明杏;我省将完善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N];湖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吴芳兰;“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再掀高潮[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朱旭东 徐旭忠 田建军;长江经济带:“龙头龙身龙尾”有待协调舞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6 记者 吴生锋;共同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N];扬州日报;2012年

7 首席记者 沈念;舞活湖南长江经济带“龙头”[N];岳阳日报;2013年

8 记者 黄俊华 张磊 张爱虎;专家在汉纵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N];湖北日报;2013年

9 杨洁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创新驱动美丽长江经济带[N];人民长江报;2013年

10 记者 黄俊华 张进;推动壮腰工程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顾娜娜;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志达;“长江经济带”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区域性传递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胡尧;基于碳足迹测定的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5 吴林;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差异分析[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6 潘玲玲;绿色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徐丽;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8 王伟志;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竞争力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9 石琼丹;基于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趋势的外贸集装箱生成量预测[D];宁波大学;2015年

10 陈国斌;云南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35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5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