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02:28
【摘要】: 长期以来发展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必须依靠什么?依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博弈分析、经济计量分析等分析工具,对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技术经济学理论、投入产出理论、博弈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方法对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同时提出促进和保持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本文的结构体系与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简要回顾了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并提出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体系、方法及途径等。 第二章,福建省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指出福建省人力资源的现状是量多而质低,造成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缺岗并存的特殊现象,分析了造成现状的原因。 第三章,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本章首先综述了世界著名学者关于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研究,进而以福建省的有关数据为基础,重点从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产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流动等四个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并建立相关数量模型。 第四章,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分析。本章分析了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本章重点在于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人才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和实际的能力,人才的开发主要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出发,同时必须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并提出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抉择方法。 第五章,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若干博弈分析。本章重点在于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在强调个体理性和政府、社会、企业理性矛盾基础上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公共资源问题、人力资源选拔任用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号博弈问题、规则设计问题等有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六章,基于人才流动的地区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本章重点在于首次提出人力资源流动作为链接因素的地区、地区间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内容,建立理论模型,介绍了模型的初步应用方法。 第七章,新加坡及我国台湾省人力资源开发经验的启示。本章基于新加坡、台湾与福建有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关背景的相似性,较为全面借鉴了新加坡的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的经验。同时,进行闽台人力 资源开发现状比较,分析了台湾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及对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闽台人 力资源开发合作可行性及有关措施。 第八章,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本章提出福建省应当从控制人口总 量、提高人口质量、实施科教兴省、建立创新体系和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推进福建省 人力资源开发,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本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从多角度建立福建省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经济计量 模型,建立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模型,应用博奔论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次基于人力资源流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较为全面借鉴了新加坡和台湾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并提出较为系统的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DOI 10010)“福建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 合系统协调评价与调控研究”、国务院侨办基金项目(00QSK10)“加入叮 中国跨国公司人力资 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福建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课题基金项目“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 与经济发展研究”、华侨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科研课题项目“人力资源与福建经济发展研 究”等项目的组成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F249.27
本文编号:2736168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F249.2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建平;李梅;;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君沂;基于闽台对比的人力资源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清霞;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娥;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李秀玲;西安高新区人力资源 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5 白莉;西安高新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6 陆云霞;长三角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7 丁萌萌;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8 沈玮;河北省科技人才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韩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人才战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冯磊;洛阳市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6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