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多层面的中国空间集聚态势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4 05:36
【摘要】: 空间集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过去二三十年中,集聚现象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学术理论上,空间集聚的研究开创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我国对空间集聚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学者才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系统性研究;除了少数学者的研究外,对空间经济学的介绍和了解几乎处于空白。未来,空间集聚、新经济地理的进一步发展将对经济学尤其是区域经济学科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论文主要应用集聚理论并借鉴克鲁格曼的空间经济学(新地理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经济活动跨空间不均匀分布的问题,力图用较新的经济理论对空间集聚现象给予经济学阐释,并试图对空间集聚态势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上把握我国空间集聚现象及其带来的经济效应。从空间和区位的角度去探讨集聚问题和分析经济影响,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思路。 在系统总结空间集聚相关理论基础上,本文从宏观角度分别运用GIS技术、主成分分析和区位基尼系数等方法对人口、城市、三次产业空间集聚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微观角度运用空间集中度对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多种计量经济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探索空间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在前面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些主要结论:一是中国人口是不均匀分布的,表现为“西部少,东部多”的趋势,存在人口集聚的密集区。二是城市空间集聚水平高的地区仍然大多来自较为发达的东部,集聚水平低的城市大多来自不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三是我国三次产业的地理集聚程度仍然很低。但是从具体行业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地区集聚现象十分明显,从整体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集聚水平。四是集聚因素会对经济发展有影响,集聚水平的提高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论文针对当今国际理论热点和国内前沿问题——空间集聚进行探索,尤其是以实证的方法比较全面的评价了中国的空间集聚态势,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现实依据。所以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前沿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4;F224
【图文】:

变化状况,区域城市,人口密度图,口径


3-1 2005 年中国区域城市人口密度图(市辖区口径2005 年中国区域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人口龙江、云南等,这些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和东、辽宁、河南、重庆、上海、河北等,人口百分比。除了直辖市重庆外,从地理方位来看中国人口密度变化情况,即空间集聚变化状况密度(市辖区口径)分级,见表 3-2。选用的中的“市辖区”一栏。5 年中国区域城市人口密度(市辖区口径) 单位:度 省区市 人口密度 省区市 人口密度 宁夏福建贵州广西287326329331湖南辽宁四川广东445451493513

空间分布,区域城市,人口密度图,口径


图 3-2 1995 年中国区域城市人口密度图(市辖区口 1995 年中国区域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人口甘肃、黑龙江、吉林等,这些地区位于中国的江、河北、河南、江苏、重庆、天津、北京、上中国的东部或中部。从整体上表现为“西北少,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市辖区”(“市区”)一栏《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人口密度数据中的“全市考察 2005 年和 1995 年的人口空间分布情况。类径)数据,图 3-3 和图 3-4 显示了 2005 年和 1径)情况。05 年中国区域城市人口密度(全市口径) 单位:密度 省区市 人口密度 省区市 人口密度 省区32 广西 206 湖北 341 山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芝英,徐雪梅;试论聚集经济的本质[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11期

2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3 储金龙;王志强;;合肥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4 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5 高志刚,韩延玲;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年02期

6 郭腾云;徐勇;张同升;;我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的计量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7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8 张华;梁进社;;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9 杜宏茹,张小雷;近年来新疆城镇空间集聚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10 金凤君,王姣娥;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婷婷;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与集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杜艳华;基于分形理论的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杨超;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地区差距[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0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40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