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肖冰;;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年10期
2 魏峰;江永红;;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西北人口;2013年02期
3 彭月兰;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J];经济问题;2003年12期
4 丁家云;金泽虎;许宗凤;;皖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马芜铜宜四市为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陆春晖;;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6 任庆艳;张桃生;;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1期
7 张怀英;蒋辉;;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对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7年03期
8 李婷婷;何仁伟;;四川省凉山州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9 田宝龙;;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中国商贸;2014年08期
10 马树强;王雅洁;;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梅;;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A];科学发展观与云南经济社会问题研究[C];2006年
2 贾大武;;新世纪山西农业区域经济的开发、协调及其竞争力研究——兼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中部崛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若瑾;;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邓水兰;屠建洲;;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孙都光;;“东向发展”的助推器——浅析在融入长三角中加快构建皖江产业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金友玉;;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及分类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盛昌树;;皖江肉鸭产业化发展思路初探[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农科卷)[C];2005年
8 王敏林;;记皖江联立中学[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谭波;李松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宪法保障及其制度顺应——来自“京津冀现象”的启示[A];第八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5年
10 刘艳;赵欣;;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芳;共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安海;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水运报;2012年
3 记者 胡旭;皖江示范区活力迸发 皖北城市群潜力强劲[N];安徽日报;2011年
4 记者 胡旭;皖江皖北“结对合作”加速推进[N];安徽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文晶;皖江皖北结对子 共建园区显成效[N];经济日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胡旭;区域协调:构筑新格局 释放新动力[N];安徽日报;2013年
7 庞东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N];金融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叶立新;省属企业鼎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N];安徽经济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白海星 文晶;皖江奔涌承接潮[N];经济日报;2012年
10 媒体评论员 谭浩俊;转变发展方式 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石品;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房利;清至民国时期皖江堤防工程建设及其生态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艳红;明清皖江流域乡村水旱灾害及应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5 董明;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窦玲;制度供给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8 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部崛起[D];西北大学;2006年
9 黄雪琴;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差异化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增洋;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香菊;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顾宗武;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宋丽岩;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叶丽丽;安徽省县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罗恒;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郑晓宁;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齐铸;基于协同学视阈下的皖江城市带建设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丁鹏;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汪大正;皖江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3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4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