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高速铁路客运站布局优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U291.6
【图文】:
至斯特拉斯堡的东线高铁,从而形成个贯穿东西南北的高速铁路网。和以往一样,法国每推出一条行程缩短2至3小时的高速列车线,飞机就会丧失部分优势。图4.2〔57j对比的结果显示,在铁路旅行时间小于5个小时的时候,铁路对航空运输市场的分流作用明显;反之,在铁路旅行时间超过5个小时的情况下,铁路在铁路/航空客流中所占的份额将下降至25%。
客运站枢纽与投资费用。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高速铁路客运站的运输组织条件、运营条件、疏解条件、旅客乘车条件、运营费用、旅客列车在区域内的运行时间等重要方面。结合这些因素,筛选出与高铁客运站布局相关的指标见图6一3所列。客客运站方案评价指标 标 既既既既既既 既既有铁路枢纽 纽 纽城市规划划 划投资费用用区区域经济济 济 的布局 局 局 局 局 局的 的特征征 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 征征征征征征 征征征征征征区区域经济发展与 与 与与既有客运站 站 站与城市交通通 通与城市规 规 铁铁路运量适应度 P11111的衔接度 P22222的衔接度 P33333的配合度 P444站站址布局方案 11111站址布局方案 22222站址布局方案 333333333图6一3客运站布局方案评价指标
推荐意见:新建西安北站方案线路直、投资节省,工程实施难度小,作为推荐方案。6.4.2指标权重的计算(l)如图6-3所示,得到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尸={君,几,只,尺,凡}一{区域经济的特性,既有铁路枢纽的布局,与市其他交通方式,城市规划,投资费用}君二{区域经济发展与铁路运量适应度}几二{与既有铁路枢纽的协调衔接度}只={与城市内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度}几={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协调配合度}只={工程投资费用}(2)确定集合内元素的权重向量计算评价因素层元素的权重向量。根据20位铁路设计部门、科研部门、铁路局运输处的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各专家对该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最后综合统计后得成对比较判断矩阵A,见表6一1所列。然后将该矩阵规范化后计算出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瑞娜;;初探高铁经济[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2 李俊林;蒋立杰;付朝霞;;基于DEA模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王金英;;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思睿;;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究——以徐州港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5 肖清第;;推动城市综合体生成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J];山西建筑;2011年20期
6 徐智慧;杜彦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物流战略定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7 ;助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第四届中国仓储物流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在渝举行[J];水运管理;2011年06期
8 吕志方;;我国虚拟无水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海事;2011年09期
9 ;第三届呼和浩特国际车展圆满闭幕[J];汽车与运动;2011年09期
10 王涛;;保障房建设:融资需多样[J];城市开发;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管镇滨;马锦郁;;西北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成海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琪;张越;;互联网因素对我国省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晓东;;基于虚拟空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丹;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区域经济[N];长江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以升;区域经济年中盘点 增长方式亟待谋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 高春义;抓区域经济重在求真务实[N];陕西科技报;2005年
4 高春义;区域经济稳步发展贵在求真务实[N];陕西日报;2005年
5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N];天津日报;2005年
6 记者 方秀 通讯员 黄小建;“强工快商”力促区域经济快速起跳[N];安徽日报;2008年
7 沈凡想;华士确保区域经济稳健增长[N];江阴日报;2008年
8 记者 常连喜;西市区区域经济增挡提速[N];营口日报;2008年
9 习伟;西市区区域经济全面提速[N];营口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做大做强区域经济[N];淮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6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丁纪岗;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9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金影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财税金融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祥;区域内高速铁路客运站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3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四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43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4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