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环渤海经济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11:5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呈现明显的区域聚集态势,先后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这三个外资相对集中的地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进程的加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针对外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大量集中在开放较早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及其相关省市,与之相比,针对环渤海经济圈这一后发经济区域利用FDI问题的学术文献与相关研究都十分有限,对这一区域的FDI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的评价几乎仍是空白。因此,从理论上看,展开对环渤海经济圈利用FDI经济效应的研究能弥补该区域相应研究的不足;从实践上看,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已经制约了环渤海经济圈充分有效的利用外资,抑制了这一区域担当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系统深入的研究FDI对环渤海经济圈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评估FDI在区域内发挥作用的大小,探究其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并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案,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环渤海经济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对策研究》为题,主要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剖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FDI对环渤海经济圈产生了重要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为:第一,增加了区域内资本的供给,成为区域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缓解了资本短缺与投资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拉动GDP增长,继而进一步推动投资增加;第二,由于FDI中包含的技术含量比内资相对要高,这种优势往往通过外溢效应传递给内资企业,从而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竞争力。随着区域内经济增长,出口增加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外资企业、本地企业在技术进步上的良性互动,FDI为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一条捷径。其次,在FDI为环渤海经济圈带来正面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消极影响。具体来说,FDI的资本形成效应仍然不强,来源也不尽合理,地区分布差异巨大,技术溢出效应在部分地区仍然很弱,FDI企业挤出了一部分内资企业,产业投向不平衡带来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压力。从环渤海经济圈自身的角度来说,能源供应相对紧张,技术转化能力相对较弱,区域内各地联系松散,内部凝聚力差等因素也制约了FDI积极效应的发挥。 最后,提出了减少FDI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为了更加积极有效的利用FDI在环渤海经济圈产生更大的正面经济效应,政府应该改善投资环境,应用适当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政策对FDI进行有效的引导。区域内各个省市还要发掘自身的比较优势,真正因地制宜的发展各自适合的支柱产业,不再盲目争夺外商资本和盲目攀比数量,使区域真正成为一体化的经济有机体。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贡献: 第一,搜集并整理了关于环渤海经济圈利用FDI情况翔实丰富的数据资料,弥补了该区域研究资料数据不足的缺陷,为以后进一步展开研究奠定了数据资料上的基础。 第二,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环渤海经济圈利用FDI产生的经济效应。运用翔实的数据实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吸收FDI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弥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中成果不足、不系统的缺陷。 第三,在翔实的数据支撑和经济效应评估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在今后环渤海经济圈进一步吸收FDI的实践中可资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6;F127
【图文】:

环渤海经济圈,珠江三角洲,舟山市,浙东


不同学者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具体地域范围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划分。本文从地理自然特点和经济内在联系等方面考虑,将环渤海经济圈界定如下:图2-1 环渤海经济圈主体①根据《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2003)的划分,长江三角洲涵盖两省一市共 16 个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等 8 个城市(即苏中、苏南地区)和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台州市等 7 个城市(即浙东、浙北地区),土地面积 21.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 2.22%,人口 13797 万人;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东莞市、中山市、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共 14 个县市,土地面积 4.2 万平方公里,人口 2365 万人。本文将长三角经济圈界定为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将珠三角经济圈界定为广东一省。从而缩小三大经济圈区域面积、经济规模等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莞苓,赵进;关于调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任会中;“十五”期间欧盟对中国直接投资研究[J];投资研究;2002年01期

3 胡君茹;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及对策[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何金旗;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J];经济纵横;2002年11期

5 望明辉,陈建;武汉市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9期

6 李永军;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决定因素[J];世界经济;2003年07期

7 聂聆;试析我国入世对美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03期

8 任会中;欧盟对浙江省直接投资分析[J];德国研究;2003年04期

9 曹洪军,曹廷求;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出口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黄传荣;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若干问题分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悦;郭镭;;外商直接投资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孙运科;陈永广;;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外商直接投资及我国招商引资政策探讨[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路江涌;;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效率的影响和渠道[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5期)[C];2008年

4 杨平;蔡琦;;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证分析——以广东肇庆动力配件有限公司为例[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罗雨泽;朱善利;陈玉宇;罗来军;;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外溢效应:对中国区域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6 刘巳洋;路江涌;陶志刚;;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制造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基于地理距离的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7 刘巳洋;路江涌;陶志刚;;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制造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基于地理距离的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8期)[C];2008年

8 陈洪涛;潘素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基于溢出效应视角[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谢建国;;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一个基于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10 吴钧;;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以淮安市为例[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机理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灵灵;腐败、反腐败与外商直接投资[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3 周明月;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古楠(Kundan Pokhrel Majagaiya);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在尼泊尔的经济影响[D];东华大学;2010年

5 逄增辉;当代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罗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主要产业的影响和风险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7 郑昌国;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徐唐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桑秀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D];天津大学;2003年

10 吕立才;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及涉农产业发展[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文R

本文编号:2747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47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