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大连市城市发展扩散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区域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18:38
【摘要】: 目前有关发展扩散的研究还不多,对发展扩散的理解也不太一致。本文综合各种扩散的定义认为发展扩散是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要素由高位发展区向低位发展区的流动的过程。 由于大连市是东北振兴的龙头,也是东北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大连市中心市区对外围区县市的发展扩散就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故本文选择大连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大连市核心区向周边地区发展扩散的时间和空间过程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年鉴,搜集了大连市十年的各个区县市的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用SPSS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综合得分,进行时间过程与空间过程的定量分析。 本研究以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作为写作的基础理论,除了引言和结论外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主要概括了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并根据创新的扩散、文化扩散、空间扩散等相关的概念,经过综合对比,给出了发展扩散是基本内涵。 第二部分,大连市城市发展扩散的阶段演化与动力机制。论文提出了扩散度的概念,搜集整理了十年的14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大连市的发展扩散的时间过程,并把大连市的发展扩散分成了三个阶段,并且分析了扩散的动力机制。 第三部分,大连市城市发展扩散的空间过程与模式。这一部分通过对大连市发展扩散的载体和途径的分析,得出了大连市发展扩散的三个圈层。并且对大连市发展扩散的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得出了大连市的具体模式。 第四部分,大连市城市发展扩散的区域效应分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连市发展扩散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文化效应以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的具体的剖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99.2
【图文】:

圈层结构


同比增长 16%,比 2000 年增长 74%,同比与大连市人均缩小 84 元。从三个圈层的比较来看,核心层与中间层、外围圈层的产业结构相近,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第三产业次之,最后是第一产业。但是与其他两个圈层相比,外围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产业也是外围层发展的重点,相对来说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先就大连市各县、市、区所占比重均较高的第二产业来说,核心层的企业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产业园、软件园内拥有大量高科技企业,它们属于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在相同投入的前提下可以创造出更多的 GDP。而外围层地区 2000 年以前,工业普遍面临产业结构老化、产品技术含量低的困难,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经济效益持续低下,国有工业企业潜亏现象严重,企业资不抵债,不仅没有发掘出主体财源的增收优势,反而成了各级财政的沉重包袱。与此同时,外围层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没有按产业发展规律形成经济替代优势,并且三产质量不高,规模普遍小,大多以商贸为主,缺少高科技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业、咨询业,金融业不发达。2000 年以后,大连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到 2005 年已经有很显著的成效。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付宽;城市化进程中大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郝雪;东北东部边境地区交通经济带发展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9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59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9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