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17:49
【摘要】: 地理特征和1990以来的对外开放,使用中国城市体系检验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模型成为可能。本文使用中国城市1990-2006年面板数据,考察了城市间空间关系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和到大港口的地理距离存在“∽型”关系,这验证了“中心-外围”模型的非线性特征;同时,省际行政区域的“边界效应”限制了城市间的集聚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299.2
【图文】:

空间分布,中国统计,总额,来源


却很少有研究成功地将它应用于解释现在的城市体系伊artridge等, 2010)。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加速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对于中国城市和整体经济愈来愈重要(如图1所示),甚至改变了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分布。W七i(1995)发现出口部门更大的城市经济增长更快,而且当时许多新兴的城市都出现在靠近香港的珠江三角洲。此外,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集聚改变了中国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更快(Chen等,2008;Bao等,2002:Hoa记Li,2009)。 ///\\\ ///’ ’久久‘尹 尹产产洲一 一洲洲产 zzz 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图1:1978一2008中国进出口总额与GDP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9》(国家统计局,2000)。中国的开放政策对于城市增长和城市体系来说是一个外生的冲击。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同的是

曲线,市场潜力,单中心城市,人口


大小呈现系统的层级关系 (Partr记罗等,2010)。但是“中心一外围模型叫卜常难以分析,以至于文献中绝大部分的研究结果都是基于数值模拟,如F场ita与Mori(1997),F可ita,Krugon和Mori(1999)所示(见图2),在单中心的城市体系中,到中心城市距离和当地市场潜力之间的“。型”曲线关系。该曲线表明,随着到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集聚的向心力占主导,市场潜力开始下降;随着距离以及运输成本的上升,离心力逐渐发挥主要作用,市场潜力由下降转为上升:随着距离近一步增加,市场潜力再次下降。一 一, , IIIII

大港,大城市,省会城市


我们将实证检验以上假设,并使用‘省会城市”替代“大城市”的定义,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省会城市’包括省会城市包含直辖市和一般省会城市。中国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统计见表1,大港口和大城市的分布见图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2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3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4 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5 罗长远;;FDI、国内资本与经济增长——1987-200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761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61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b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