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主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5 01:11
【摘要】:冷战后,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东亚国家间合作日益紧密,这使得东亚地区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升起的一颗新星。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性质:从内涵上看,新时期东亚地区主义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安全领域合作的旧地区主义内涵中,它开始向经济社会领域横向扩展,即新地区主义内容的提出。从发展模式上看,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又有着特殊的模式。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是至上而下,由政府主导;而东亚区域合作的模式确是自下而上,仅仅停留在非政府层面,国家仅仅作为地区合作的参与者,而非决策主体。从大国因素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上看,无论是区域外的美国还是区域内的中国、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或国际行为体,由于它们自身所追求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不同,直接导致它们对东亚区域合作所作出的战略决策不同。这直接决定着东亚地区主义未来的发展合作方向,对东亚地区主义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地区主义的理论综述,主要对地区主义的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解读,为理解东亚地区主义的特性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内容。把东盟“10+3”、东盟“10+1”以及东盟峰会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实证进行阐述,并分析了他们存在的特点及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东亚地区主义特点分析。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等理论分析了东亚地区主义存在的特点、特殊的发展模式、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坚持的发展原则。这为中国如何应对东亚地区主义发展,制定战略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第四部分是中国对东亚地区主义政策的应对。通过解读美国、日本、中国在东亚存在的利益,分析大国因素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从而为中国制定东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731
本文编号:2803073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F;;“新地区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J];创新;2009年03期
2 许丹;;东亚地区主义的合作与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5期
3 张铁军;;中国与东亚共同体建构[J];东北亚论坛;2006年02期
4 刘昌明;李昕蕾;;地区主义与东亚秩序的转型趋向[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5 张明亮;;韩国的东盟战略——以其“新亚洲构想”为视角[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6 王庭东;论东亚新地区主义[J];当代亚太;2003年01期
7 门洪华;;中国东亚战略的展开[J];当代亚太;2009年01期
8 刘兴华;;从中国软力量到东亚软力量[J];当代亚太;2010年02期
9 尤素夫·瓦南迪;罗梅;;东亚战略趋势[J];东南亚纵横;2008年11期
10 李光辉;袁波;;东盟FTA战略的新进展及影响[J];东南亚纵横;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艳红;论东亚合作进程中的大国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03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0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