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9:06
   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顺应了 1990年到最近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经济格局新变化,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处于关键时期,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区域合作力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边交流,推进沿线多元化和广泛合作机制的建立,寻求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前景的突破口。金砖国家合作组织(BRICS)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与“一带一路”在战略理念和宗旨上存在契合之处,相关经验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机制借鉴。金砖各国在相关区域经济内影响显著,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态度积极,尤其中印俄三国是沿线重要国家,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此背景下,急需探索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问题与前景。本文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合作现状为出发点,着重分析双边贸易合作的问题、贸易引力因素和贸易效率因素、双边贸易合作趋向,在此基础上寻求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合作新思路。本文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综述以及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的介绍;第二部分为区域贸易合作的理论基础。对经典贸易理论和区域贸易合作理论及发展进行评述,指出相关理论对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合作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背景和发展进行介绍,分析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合作的诱致和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全球金融危机诱因、自然禀赋与外贸结构因素、贸易合作中的便利化措施。利用1995-2016年相关数据,运用相关数据图表较直观地分析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规模变动趋势,考察归纳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流量增长特点;第四部分实证检验。利用2001-2016年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相关数据,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地距离等双边贸易增长的自然因素变量,以及区域贸易协定、货币互换、政体指数、物流绩效综合指数和港口基础设施质量指数等人为非效率因素变量,划分2001-2007年和2008-2016年两个阶段建立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估计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中国与金砖国家双边贸易以及贸易的非效率状况。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分别对贸易增长因素和贸易非效率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辅从事件观察对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效率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原因进行探索。第五部分为全文结论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为: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增长对中国的依赖呈上升趋势,中国在其贸易经济中有较高地位,贸易便利化措施及便利化水平是促进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与金砖国家整体贸易效率降低。由于贸易中竞争性与互补性共存的原因,俄罗斯、印度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效率较低,贸易规模也最不稳定;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的产业互补优势明显,双边贸易效率最高且较平稳。进入2016年,总体看来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中国与金砖国家双边贸易效率及贸易额均有希望回升。在贸易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更高层次扩大与金砖国家双边、多边贸易,要更好发挥优势互补效应,加快投资合作和金融货币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依托科技创新丰富双边贸易结构。要分阶段采取有力措施以金砖国家为中心建立自由贸易区,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大范围的贸易与货币合作。参考借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经验,积极发挥中印俄合作的影响作用,在更多金融、贸易、投资以及人文等领域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更高层次的合作机制。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752.7
【部分图文】:

金砖,商务部,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013年以来中国对金砖国家直接投资不断增加,2015年增幅最大,总投逡逑资额达到38.4亿美元,2016年中国对金砖国家投资增速放缓,同比下降38.6%逡逑(图3-2),其中中国对俄罗斯投资流量和存量均居第一,占中国对金砖国家总投逡逑资的50%以上。?根据《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2017》的统计,2016年末中国对逡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294.1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逡逑存量的9.5%,存量位列前十的国家是: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老挝、逡逑哈萨克斯坦、越南、阿联酋、巴基斯坦、}斓椤⑻┕渲卸砺匏刮涣械诙阱义涎叵咦芡蹲手械谋戎卮锏剑保埃埃常ィ饕蹲实娜笮幸导性诓煽笠怠⑴┝帜铃义嫌嬉岛椭圃煲怠6砺匏棺魑耙淮宦贰毖叵叩拇蠊卸砹焦耐蹲屎献魑抟慑义隙匝叵吖液献饔泻艽蠊毕住e义息偈堇丛矗荷涛癫浚吨泄酝馔蹲屎献鞣⒄贡ǜ妫玻埃保贰罚瑁簦簦穑海鳎鳎鳎妫洌椋纾铮觯悖睿浚福埃埃埃埃埃保玻卞澹常靛澹玻埃玻插澹板澹罚瑁簦恚臁e义希玻插义

本文编号:2813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13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