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部崛起中的安徽东向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12:10
   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梯度适宜,统筹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协调。区域间巨大发展差距与区域统筹的理念相距甚远,必须通过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恢复区域间的自然经济梯度,维持地区间的正常经济循环。 论文论述了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论、政策依据和重大意义,对安徽在中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安徽跨越式发展对中部崛起的作用。论文依据安徽的区位条件,分析了安徽东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讨论了东向发展战略的内涵及与中部崛起战略之间的关系,提出东向发展下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布局,给出安徽东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研究对政府部门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为东向发展的专题研究奠定坚定的基础。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中数,来源


000年四大区域GDP占全国比重示意图

生产总值,经济综合竞争力,中数,来源


2220055517.677715.355516.877714.799910.222注:表中数据来源2000一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经省统计局综合处加总计算并修正。图2一 22000~2005年四大区域GDP年均增速表2一5全国四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值及分差比较表地地区 区2000年 年2001年年2005年年2003年年2004年年2005年年比2(X刃年琳昌 昌东东部地区区 56.333356.555559.399959,377760, 099958.75552.4222中中部地区区 24.355525.344427.744429.100032.788830.68886.3333西西部地区区 19.144419.033320.144422.333324.811123.79994.6666东东北地区区 41.311139.888839.499939.800042.377739.6999一 1.6222注:表中数据来源《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从地区生产总值看,2006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0.506。改革开放以后,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1980一1990年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均在210rk以上,经过1991一1994年连续大幅度下滑,达到17.97%的最低点。1994年之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燕;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综述[J];当代财经;2003年12期

2 金相郁;20世纪区位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及其评述[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3 孙久文;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问题;2003年03期

4 魏晓锋;;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回顾与评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陈栋生;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生产力研究;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2816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16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