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13:40
   世界经济科技趋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区域经济正经历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区位经济向一体化经济、引进型经济向自主内生型经济转换。论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知识理论,在创新管理、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嫁接生命科学理论,以“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为题,以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为对象,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进行探讨,对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对国内城市圈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据此对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全文共七章,主要内容有三大部分: (1)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研究。论文界定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最终实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环境创新,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创新主体单位,利用区域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系统。给出了区域创新体系框架主要包含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创新投入四个部分共12个要素,揭示了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具有层次分明的内部关系和强大实用的集成特点,认为区域创新体系运行遵循需求拉动机理、生态共生机理、自组织反馈机理、生命周期阶段转换机理。 (2)’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能力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依据区域创新体系框架,设计了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创新体系投入指数、创新主体指数、创新体系产出指数组合成的城市群创新综合能力指数来衡量城市群区域创新状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淮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的区域创新体系14个城市群的能力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3)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现状、优化设计及保障措施研究。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武汉城市圈创新系统整体状况是圈域创新效率较低、圈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差;武汉城市圈创新主体是政府相对偏弱、企业实力一般、科研机构实力居前;武汉城市圈创新投入是人才实力较强、资金相对薄弱、技术优势一般;武汉城市圈创新产出是产业状况居中、创新环境一般、产品竞争偏弱。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建设应按照“创新主体转换有序、创新内容轻重分明、创新投入配置高效、创新产出层次合理”的思想来展开,明确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职责分工,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城市圈治理结构、成立高效用的官产研互动平台实现创新主体互动,并通过创新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投入的科学规划,建成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有力的环境支撑、明显增强的产品竞争力。首先是成立创新发展推进组织;其次是引导三大主体参与创新体系构建,即政府宏观制度创新,企业微观管理创新,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最后是实施创新发展“五大”示范工程,即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示范工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示范工程、产业创新联盟示范工程、园区创新服务体系示范工程、信息化支撑平台示范工程。从而全面推动武汉城市圈的系统创新,从根本上实现区位经济向一体化经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引进型经济向内生型经济的转变,以创新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华魁;;新时期加快发展和完善武汉技术市场的思考[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2 吴贵生;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邹德文,陈要军;“武汉·中国光谷”创新系统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薛捷;张振刚;;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2期

5 江兵,杨蕾,杨善林;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结构模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田育飞;;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评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2期

7 王德禄 ,张丰超;关于区域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49期

8 魏江,夏雪玲;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与系统演变[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9 胡树华;邓恒进;牟仁艳;杨洁;;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四三结构”模型及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10 周亚庆,张方华;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曲然;区域创新系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徐涵蕾;区域创新系统中地方政府行为定位与作用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牟仁艳;产品—产业—区域创新的路径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邓恒进;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研究——“四三结构”模型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7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17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